3月4日上午,彬长集团、彬县政府联合召开“大佛寺景区规划方案”评审会。集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厚志,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孝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慕生海,集团企管、规划、地测、党群、综合部门及大佛寺景区开发公司筹备处负责人,彬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骋,彬县大佛寺博物馆馆长孙彬荣,三家规划公司项目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评审会。集团副总经理段王拴主持会议。 公元628年建成的彬县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豳州浅水塬大战和五龙坂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明以后改称大佛寺。大佛寺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共116个石窟,佛龛446处,造像1498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遗产原真性、完整性、材料技艺、非物质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2006年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7月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名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大佛寺石窟荣登申遗名单。 彬县大佛寺石窟 2013年12月,彬长集团与彬县政府签约,依托彬县大佛寺现有景区资源,由彬长集团出资60%、彬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40%,规划占地720亩,共同对景区寺庙进行恢复,依托佛窟建设新景区,围绕新景区建设商业区,着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来,集团高度重视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及时成立大佛寺景区开发公司筹备处,积极开展公司注册、立项审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评审会上,段王拴首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景区建设筹备工作。随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等三家规划单位依次从“背景解读、大佛寺石窟与丝绸之路、大佛寺石窟与世界文化遗产;大佛寺景区总体定位、整体规划范围、规划依据与原则、空间布局规划、重点项目策划、基础设施规划、旅游配套规划、景观绿化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投资运营保障”等方面详细阐述各具风采的设计方案。 大佛寺景区规划景观鸟瞰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