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2018申遗看泉州!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遗产点大全

摘要: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古泉州(刺桐)史迹,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16个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奉献和风韵。开元寺开元寺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宋元时期(13-14世纪)奠定格局,历经修葺,至 ...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古泉州(刺桐)史迹,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16个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奉献和风韵。

开元寺

开元寺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宋元时期(13-14世纪)奠定格局,历经修葺,至今保存有盛唐以后大型佛寺在主佛殿前另建东西塔院的典型布局。

万寿塔

万寿塔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万寿塔依借山势,北依古刺桐港、南眺重洋,作为商船出入泉州湾的主要航标,见证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海外贸易活动的繁荣。

六胜塔

六胜塔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东南岸出海口岬角前端的金钗山上。

作为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六胜塔见证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见证了泉州航海设施建设的成就、航海技术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盛。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江口码头位于泉州江海交汇处的法石港区,含文兴码头、美山码头等系列码头,内航沿江进城,外可扬帆出海,始建于宋代(10-13世纪),历代沿用,屡有修缮。

江口码头作为古泉州重要内港——法石港所留存的两处沿江商业码头,是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繁荣的重要见证。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

古刺桐港出海口和晋江两岸为适应贸易运输的需要,曾布设一系列大小码头,石湖码头作为宋元泉州外港码头之一,与位于江口的诸多内港码头一起,构成了古泉州港完整的码头设施体系, 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的重要遗存和历史见证。

洛阳桥

洛阳桥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洛阳桥原称“万安桥”,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为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 “浮梁架运” “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国桥梁史的一个高峰。

洛阳桥与古刺桐港系列码头、航标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航海交通设施体系,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设施发达、海洋贸易活动繁盛的历史见证。

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府文庙位于古泉州城中心,庙学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播儒学的中心。

泉州府文庙规模为东南七省之冠,体现了泉州作为“文献之邦”、“海滨邹鲁”的深厚积淀,是古代泉州文教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标。

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西峰下,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10-13世纪)道教石造像。

老君岩造像是泉州海外贸易兴盛而带来地方经济繁荣的产物,显示了当时泉州道教盛行、民间信仰多元化和儒、道、释并存的社会意识。也向世人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古代帆船出海凭藉季风驱动,故每年夏冬两季,市舶司官员和地方官吏都会在九日山麓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的官方典礼,并摩崖刻石记盛。

九日山祈风石刻记录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官员为商舶举行的彝典,体现了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成熟,反映了顺应自然、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是古泉州刺桐港海外贸易繁盛的时代见证。

真武庙

真武庙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庙东邻古刺桐港法石港区域江口码头,位于晋江入海口的石头山上,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开宝六年间(967-973年),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

真武庙作为泉州海神信仰的重要遗存,生动展现了宋代泉州港繁荣时期独特的海洋观和海神信仰。

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天后宫是祭祀妈祖的庙宇。

泉州天后宫见证了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自宋元以来,泉州和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文化往来,“凡使海外,率皆制祭”,春秋两祀,成为国家彝典。随着泉州民众不断的海外移民和海外贸易活动,发祥于泉州的天后信仰也在世界传播,成为妈祖信仰最为重要的传播中心之一。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宋代(10-13世纪),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城南紧邻晋江,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外商云集的地段,泉州城因应经济发展形势南扩,沿江岸设城垣,兴建德济门。

德济门遗址是古泉州(刺桐)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物质空间见证,诠释了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和贸易对泉州城市格局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侧面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历史。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金交椅山窑址属磁灶窑系,位于晋江南岸丘陵地带,瓷土丰富,毗邻梅溪,制瓷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作为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是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的生动例证。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安息着唐代武德年间(618-626年)通过海路来泉传教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两位门徒“三贤”、“四贤”。

泉州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这里至今仍然生活着数以万计的阿拉伯人后裔,保留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众多史迹。圣墓是伊斯兰文化在泉州的传播和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实物见证。

清净寺

清净寺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又名“圣友寺”(阿拉伯语译为“艾苏哈卜大寺”),现存有石构门楼、奉天坛等建筑,呈现鲜明的西亚伊斯兰教寺院特征。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遗址之一,清净寺见证了10至14世纪泉州海洋交通繁荣、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历史,充分反映了当时泉州与阿拉伯地区密切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珍贵物证,是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重要见证。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六胜塔

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