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乌兹别克:“帖木儿帝国旧都的兴衰”

摘要: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心脏,地处阿姆河、锡尔河之间,具有悠久且多彩多姿历史传承。古代贯通欧、亚文明的丝绸之路上,几个重要的历史名城都在乌兹别克境内,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以及希瓦。当俄罗斯在19世纪下半叶将其帝国边界拓展至中亚时,乌兹别克落入帝俄手中,其后也变成苏联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乌兹别克才脱离控制,成为独立国家。连接欧洲与东亚的丝绸之路,红色为陆路,蓝色为海路最早占有中亚地区的是伊朗游牧民族 ...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心脏,地处阿姆河、锡尔河之间,具有悠久且多彩多姿历史传承。古代贯通欧、亚文明的丝绸之路上,几个重要的历史名城都在乌兹别克境内,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以及希瓦。当俄罗斯在19世纪下半叶将其帝国边界拓展至中亚时,乌兹别克落入帝俄手中,其后也变成苏联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乌兹别克才脱离控制,成为独立国家。

连接欧洲与东亚的丝绸之路,红色为陆路,蓝色为海路

最早占有中亚地区的是伊朗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今属哈萨克的北部草原地带向南迁徙。这些游牧民族操伊朗方言,在中亚定居下来,并且在河流附近地区建立了灌溉系统。在这时期,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城市逐渐形成,成为统治与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第5世纪,巴克特里亚、粟特、吐火罗等国家控制此一地区。当中国人开始与西方进行丝绸贸易之际,这些伊朗人城市占有地利之便而成为贸易中心。粟特人利用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河中省份,甚至沿伸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些城市与聚居地网络,很快成为这些伊朗商人中最富有的一群。因为这些后来称为丝绸之路的贸易,布哈拉与撒马尔罕终于成为极为富裕的城市,而河中也成为古代最有影响力与权力的波斯省份。

中世纪乌兹别克手工雕像

1868年沙俄征服之战

河中地区的富裕,经常引起来自北方欧亚大草原以及中国的侵略。许多地区性的战争在粟特与其他河中地区国家之间展开,而波斯与中国也经常在此地区发生冲突。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将此地纳入他的马其顿帝国管辖之内。

在同一时期,此地区也是重要的文化与宗教中心。直到公元一世纪,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为祅教)是当地最占优势的宗教,但是佛教、摩尼教与基督教也吸引很多追随者。

伊斯兰教的扩展:

穆罕默德扩展范围, 622632/A.H. 1-11

四大哈里发扩展范围, 632661/A.H. 11-40

倭马亚王朝扩展范围, 661750/A.H. 40-129

公元7世纪中期以后,穆斯林阿拉伯人开始征讨河中地区,直到8世纪中期才完成。他们带来新的宗教,而且兴盛至今。最初阿拉伯人只是在征讨波斯时,偶而侵扰河中地区而已。公元704年,阿拉伯著名将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被瓦立德一世任命为呼罗珊总督,进军河中地区。他以木鹿为基地,在中亚征战初期颇为顺利,先后攻占吐火罗、花剌子模和昭武九姓中的安国(布哈拉)、康国(撒马尔罕)、石国(塔什干)等地。但是不久后东突厥汗国默啜可汗遣军西进,夺取了阿姆河外的几乎所有河间地区,穆斯林仅保有撒马尔罕。

714年,穆斯林再度起兵东征,据传说一直到达了今日的喀什,但在途中得知瓦立德一世逝世的消息而回师。穆斯林以在中亚地区强力推行伊斯兰教信仰而闻名,对中亚地区文化发展影响甚巨。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由黑汗王朝统治。12世纪、13世纪,由西辽监督下的西喀喇汗王朝统治。以玉龙杰赤为发源地的花剌子模在1210年代开始管理河中。

1219年底—1221年,河中地区被蒙古帝国征服并彻底屠杀和摧毁,后土地被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瓜分。在中文史书上,乌兹别克族的记载最早出自《元史》,当时名月祖伯。在阿布海儿汗时代,15世纪中期以前时期,建立“乌兹别克汗国。”后来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尔汗闹翻逃亡蒙兀儿斯坦,另建哈萨克汗国,而今天的乌孜别克斯坦却是帖木儿帝国的领土。乌兹别克汗国解体后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南下,前往河中农业区定居下来,征服了当地的撒尔塔人并与他们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乌孜别克族。16世纪至17世纪,他们来到南疆塔里木盆地通商,称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到清宣宗时代,旗人认为已与卡内回民(维吾尔人)无异。

帖木儿帝国最大疆域

乌兹别克族是由粟特人和突厥人溶合而成。乌兹别克人有七十二部落,在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南部城市,他们是人口中的多数,在塔吉克占人口中的1/4,在吉尔吉斯有13.8%人口,在中亚最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突厥语民族。哈萨克与乌兹别克没分裂时,钦察草原有92部落,后来有70部落到哈萨克汗国,有时部落如克烈、乃蛮、弘吉剌,两国也有。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人分四部:基雅特(乞颜)-弘吉剌,畏兀儿-乃蛮,弘吉剌-钦察,努库兹-曼吉特。乌兹别克人其实是由粟特与公元前后进入中亚的突厥语民族构成,黑汗王朝与葛逻禄有特别重要性,随昔班尼南下的钦察草原乌兹别克部落是最后构成阶段。

16世纪中叶的乌兹别克人还没有完全定居,与哈萨克人一样吃肉与奶(不种田地与不吃面包)16末定居化加快,17世纪河中只有他们与塔吉克人。1867年,中亚人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改称“洪福汗国”,攻占库车、库尔勒,占领天山以南的南疆。随着阿古柏的扩张,大批乌孜别克族人进入新疆,成为今天新疆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些乌兹别克人是在明代前住费尔干纳盆地与河中的维吾尔人后人,有些是受阿古柏裹挟至浩罕汗国。1785后乌兹别克术赤家族绝后由诺盖人控制,改称埃米尔国,在二十世纪也有塔吉克被乌兹别克化。

1873年,布哈拉汗国的曼吉特王朝被沙俄征服,成为附庸国1918年,划归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苏俄红军侵入希瓦汗国,推翻阿布德•阿拉汗(1918-1920年在位)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苏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见花剌子模,又见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4年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解散,其领土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个加盟共和国。同年10月,原布哈拉汗国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国的一部分合并,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831宣告独立,改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21日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

截至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共拥有4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布哈拉历史中心、希瓦的伊钦卡拉、撒马尔罕文化交汇之地、沙赫里萨布兹历史中心。

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中亚地区的历史名城、帖木儿帝国国都,也是伊斯兰学术中心,现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的首府,现任总统伊斯拉木·卡里莫夫生于此城。Samar意为“肥沃”,qand意为“土地”,撒马尔罕意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汉名为河中。撒马尔罕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上中国和中东的交界处,使当地成为两地货物的交流地,并促使当地经济繁盛。撒马尔罕曾经是花剌子模的首都。当年成吉思汗攻打撒马尔罕之时,8天后破城。所以在撒马尔罕陷落之后,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和伊斯兰教长有关系的五万人可留在城内。其他不出城的格杀勿论。下令把十万康里人处死,其他人用二十万第纳尔赎金免死。这里人口多是说波斯语的塔吉克人(因“飒秣鞬”本即突厥语辞汇),唐时突厥化,苏联时乌兹别克化。

布哈拉古城

布哈拉,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国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布哈拉在唐代称为捕喝、安国,王姓昭武,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与学术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另一座大城市撒马尔罕一样,布哈拉的塔吉克人占多数人口,伊朗文化占优势。在苏联把布哈拉划给乌兹别克后,塔吉克斯坦的人一直有收回布哈拉的企图。

伊钦内城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据传其名由突厥语“干燥的”一词演变而来,此城仅次于中亚卡拉库姆沙漠附近,气候异常干燥。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希瓦分为两部分,新城迪昌喀拉和伊钦喀拉(伊钦内城)组成,希瓦的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在内。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伊钦内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沙赫里萨布兹

沙赫里萨布兹,旧称渴石、竭石、乞史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由卡什卡塔尔里亚州负责管辖。沙赫里萨布兹被认为是公元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途径之地之一。中世纪时,为西域史国后来的国都。1336年,帖木儿诞生于此地,并随后缔造了横贯中亚的帖木尔帝国。帖木尔将沙赫里萨布兹作为他夏日的居住地,并设为帖木尔帝国的陪都,建设新的宫殿。2000年,沙赫里萨布兹历史中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文来源:世界历史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伊钦卡拉内城

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Shahrisabz乞史城

库尼亚乌尔根奇-花刺子模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