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十大考古发现 | 商鞅变法的改革之都:秦汉栎阳城遗址渐露真容

摘要: 由中国考古学会和文物报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于4月9-10日在北京举行。两天的时间里,26个入围项目进行了成果展示。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成功进入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古都栎阳》纪录片历史中的栎阳栎阳,这座沉积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之城,折射着大秦帝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并见证着大汉王朝崛 ...

由中国考古学会和文物报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于4月9-10日在北京举行。两天的时间里,26个入围项目进行了成果展示。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成功进入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古都栎阳》纪录片

历史中的栎阳

栎阳,这座沉积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之城,折射着大秦帝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并见证着大汉王朝崛起的辉煌历史,从汧河岸边,到汧渭之汇再到渭河岸边,八百里秦川,在秦朝一统六国的历史长河中,大秦崛起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与曾经的秦国都城栎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秦国的历史拐点,集中在以栎阳为首都的那段岁月,假如没有破旧立新的栎阳时代,就不会开启大争天下的咸阳时代。

栎阳之地,“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秦献公自雍城迁都于栎阳,之后秦东伐强魏发于栎阳,“初为市”始于栎阳,求贤令写于栎阳,商鞅变法起于栎阳,塞王司马欣以此地为都城。汉承秦制,所承者,栎阳之制。汉高祖刘邦也曾在栎阳“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由此拉开了大汉王朝的统治序幕……

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然古都栎阳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是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精神依然被世人称颂传道、家喻户晓。

栎阳古城的发现

1963年1月15日,在阎良区武屯镇关庄村,村民李海峰等人在村南取土时,挖出一铜釜,而铜釜内的八枚金饼,再次揭开了古都栎阳的神秘面纱。

1964年7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田醒农、雒忠如先生的带领下,对1963年铜釜、金饼发现地点开展为期15天的考古调查,确认栎阳城东西宽1801米,南北长2232米。

1980—1981年,在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带领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对栎阳城开展了为期四个季度的考古勘探与试掘,勘探确定南城墙与西城墙,并在城中发现道路13条及大量的建筑遗迹。

那么,栎阳城的北墙和东墙在哪儿,城内的布局和体现都城的高等级建制又是怎么样呢?这个问题成为了考古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

考古揭开栎阳古城迷雾

为了进一步确定栎阳城遗址的保护范围,为栎阳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详实资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3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在30余年后,重启栎阳城遗址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考古勘探

五年来,考古队通过大范围勘探、小规模试掘的方式,先后确定了三座古城,在三号古城中陆续勘探发现、试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确认三号古城的建筑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的时间吻合,应为战国秦都栎阳所在。栎阳城还是秦亡后项羽所封三秦之一塞王司马欣的驻扎地,最为重要的是它更是汉朝第一座都城所在。

栎阳城的大致范围示意图

考古队重点开展栎阳城三号古城、栎阳城二号古城路网、栎阳城北大型沟渠的勘探工作。通过细致考古工作,不仅可以确认栎阳三号古城是“商鞅变法”发生地的“秦都”,而且出土首次发现“栎阳”陶文和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进一步佐证了栎阳城在秦汉史上的重要性。

考古队长刘瑞介绍了详细的考古过程:

在栎阳,先后发现了三座古城城址。首先是复勘了刘庆柱、李毓芳先生上世纪勘探的城址,编为一号古城,其时代为汉初到汉代中期,一号古城东西约1720、南北约2400米左右,其南门在1980年代已做发掘,目前东墙还未发现。

次是新发现了一个夯土墙,追踪发现属于另一座古城(编为二号古城),并从探沟的夯土基槽里发现五铢钱,说明其时代上限是西汉中期,其下限则被东汉早期墓葬打破,意味着到新莽或者东汉早期被逐渐废弃。二号古城位于一号古城东北,与一号古城有较大范围叠压,二号古城东西3100、南北3900米左右,残存面积9.5平方公里左右,东北部被石川河冲断,在石川河东岸、北岸有小面积分布。

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大规模勘探基础上新发现了一些花土和夯土遗迹,属于一座新的古城(编为三号古城),试掘发现其时间是战国中期到西汉早期,其存在时间跟战国到汉初的栎阳城(秦都栎阳)的时间相当。三号古城北侧发现前后四个夯土台基,南侧发现边长100米左右院落,在南北620米、东西约170米的范围内发现较大规模的建筑遗址。

最早的“地下室”

在近年的发掘中,发现了原来在汉长安城长乐宫和未央宫才有的半地下室的建筑,这个半地下室的建筑规模很大,南边有个长长的廊道,平面呈“曲”字形,建筑内有比较密集的柱础,地面铺砖,周围有墙皮,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地下建筑设施,这些地下建筑以及其它的发现,就使我们相信我们现在所发掘的位置是当时都城里最高等级的建筑。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只有在高等级宫殿里头才会出现的空心砖的踏步。

秦代浴室的发现

在三号城内的两处建筑基址里,发现主要建筑宫殿之后的一组附属建筑,是当时的生活区,这也是第一次集中发掘秦汉宫殿的生活区,集中发现了三个浴室,实际上是在一个大房子里有两个浴室,在另外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个浴室。从房屋的布局来看,这两处浴室都是豪华的大套间,不仅地面上铺设地砖,而且墙壁上还镶嵌着纹饰精美的墙砖。在浴室的排水口上方,还保留着木头的痕迹。所以专家推断这里曾经铺有木板。

刘瑞:“之前我们在秦封泥的发现,里头有‘尚浴’,就是尚书的尚,尚浴就是秦人的洗浴文化,有专门的职官负责,但是怎么洗浴,用什么来洗浴,我们了解很有限。”

考古人员在浴室旁边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排水管道等设施,包括下凹的漏水口、排水口,下水管道和污水渗井。考古人员推测是国君和后妃的这两间浴室,共用了一套排水设施。此外在浴室隔壁的房间还发现有壁炉,可以提升室内的温度。它们的发现表明,秦国的工匠在皇宫修建之初,就已经对浴室和排水设施进行了精密的设计。而如此完整的、带有排水设施的战国时期秦国的“皇家”浴室,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在四号建筑北侧院落设施中,发现了两组四个很大的灶,灶有3米长,80厘米宽,据推测有可能是当时的御膳房,也有可能是洗澡烧热水的地方。

这片生活区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分布最集中,揭示设备发现最全的。在其他的战国的都城考古里,目前还没有发现类似设施。

目前发现中国最大的筒瓦

在三号城的发掘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其中的动物纹瓦当、槽型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的特征不仅与凤翔秦雍城遗址的同类遗物形制大体相近,在一处大型建筑基址之中,发现了一片巨型筒瓦,长73厘米,最大径63厘米,被专家们确认为是目前中国已知体量最大的古代陶瓦。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夔纹大瓦当的残片、空心砖踏步道等指标性的遗物遗迹,标志着这些夯土建筑应为战国时期秦王的宫殿,由这些建筑构件的尺寸可以当时栎阳宫殿建筑规模之浩大。

栎阳”的文字证据

2015年,在对栎阳城三号古城的发掘中,出土一件残破的陶壶,陶壶口沿上有“栎阳”两个字,这也是首次在该地发现带有“栎阳”两个字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秦都栎阳在此。像这样完整的出现“栎阳”二字的情况是非常罕见,汉长安城发掘了多少年,没发现一个陶片有长安。

此外在这里发现了秦人最早“市”遗存,陆续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栎市”戳印陶文,与文献中秦献公在栎阳“初行为市”进行经济改革的记载相符,是秦人最早的“市”的实物发现。

郑国渠和白渠水利工程的发现

除了这三座古城,另外考古人员在栎阳城遗址的勘探中,在石川河西侧发现东西向两条大型沟渠,初步认定应与秦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白渠有关,为研究栎阳城的整体空间、历史格局等提供了新思路。

刘庆柱评价:“栎阳城作为战国时秦国、西汉早期都城,规模大,保存较好,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布局,对研究秦汉都城的规划、中国城市的发展史都有重要价值,秦都栎阳开启了中国帝国时代的开端……”

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委会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一致评价栎阳城遗址的考古成果重大,从考古学上揭示了秦从王国到帝国的演变,是研究秦汉帝国考古学文化的重要遗址,历史意义极为重大。

这些考古发现只是栎阳城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大的疑问等着考古学家去探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栎阳城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