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文物大盗的地底江湖

摘要:   文/拉面 鹿鸣  就这几天,2019年11月13日,离开中国漂泊一个半世纪有余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并在随后并入正在举行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与公众见面。  因为近期有文物大盗题材电影正在上映,许多人本身就在关注文物问题。如今,马首回归,让“愿每一件流失文物都能回家”更进一步,在微博热搜话题冲到了第一位置。  每一件国家级珍宝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

  文/拉面 鹿鸣

  就这几天,2019年11月13日,离开中国漂泊一个半世纪有余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并在随后并入正在举行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与公众见面。

  因为近期有文物大盗题材电影正在上映,许多人本身就在关注文物问题。如今,马首回归,让“愿每一件流失文物都能回家”更进一步,在微博热搜话题冲到了第一位置。

  每一件国家级珍宝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今天,我们就讲“地底江湖”中的三个案子。

  01

  国宝“唾手可得”之后

  1983年10月22日,傍晚8点,一个16岁男孩,若无其事地从湖南省博物馆门口走过。

  他身穿旧西装,脚踩硫化胶皮鞋,手提一个尼龙纤维袋,袋子里面装着手电筒、手套、三角刮刀等工具。博物馆大门尚未上锁,他闪身入内,躲在“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厅”北角一棵大树下观望。

  深秋的傍晚阴雨绵绵,行人急匆匆回家,谁都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位奇怪少年。

  这位少年名叫许反帝,他盯上这批马王堆文物已经一个多月了,此前他曾六次来这里“踩点”,将陈列厅内外的地形情况、警卫值班的巡逻规律暗记在心。当天下午早些时候,许反帝按照事前规划,切断电源,潜入陈列厅北边的一个厕所中,厕内有一扇两米高的通风窗,他趁人不备,将通风窗的封钩打开,又在展厅外竖了一把竹梯。

  当晚,许反帝从这个通风窗进入展厅,偷走了 31件极其珍贵的文物、4本线装书和3件复制品,其中包括我国一级文物,世界现存最早、工艺最精湛、质地最轻薄的服装珍品——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这是为西汉纺织巅峰之作,代表着汉初养蚕、缫丝、纺织工艺的最高水平。汉代文献称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素纱襌衣,湖南省博物馆官网截图

  相传,唐朝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在广州与中国官员相见,突然发现这位官员身上有一颗黑痣透过薄薄的衣服显露了出来。官员见他目瞪口呆,便问:“您为何盯着我的胸口呢?”阿拉伯商人连忙答道:“我在惊奇为什么透过双层衣服还能看见您胸口的一颗黑痣。”官员听后大笑,拉开衣服让商人看个仔细。原来他穿的衣服不止两层,而是五层。而这件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则是年代更早的实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还包括一具全世界闻名的女尸——辛追夫人。出土时,辛追夫人遗体尚“新鲜”,皮肤有弹性,血块可辨,可谓旷世奇迹。许反帝既生盗窃之心,那就难免遭遇这具女尸,于是,他就以湘雅医学院停尸房为训练基地,练胆。

  第一晚,见到一排整齐的死尸,他吓得魂飞魄散;第二晚,他敢掀起一块块停尸布辨识男女;第三晚进入停尸房,他见男尸就握手,见女尸就捏脸。

  ▲辛追的棺椁。资料图片

  他不再“怕”了。

  他把这些文物装在尼龙袋里,大摇大摆地请保安开门放自己出去,还给值班的门卫敬上一支烟并替其点燃。保安见他常来,还以为是哪个领导家的孩子,没有起疑心,直接开门放他出去了。

  ▲被追回的文物。资料图片

  年轻的外行高中生,作案手段如此简单、工具如此简陋,居然成功将名噪一时的国宝级文物轻易偷走,匪夷所思,也仅此一例。

  我关注这个案件,是因为,许反帝的妈妈许瑞凤,算是我(鹿鸣君)校友。上世纪50年代,因家庭成分好,许瑞凤被保送中南政法学院(我在1999年考入这所大学)。1959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湘潭市公安局下属的公检法联合办公室,后来辗转到长沙教育学院教法律。而许反帝的父亲,也是大学老师,教数学。

  上高中之前许反帝成绩很好,就是有个偷东西的坏毛病。他偷过公家的煤炭、扁担,偷过学校的电视机。家里人管不住他,只好由他去。去博物馆偷文物之前,他因为缺课被所在高中除名,他听说香港很繁华,于是想去那里大展拳脚。据许反帝本人说,他偷文物的主要目的是卖钱,为自己偷渡去香港做准备(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

  ▲许反帝

  当许瑞凤,这位我的隔代校友,发现自己的儿子偷回了文物之后,作出了一个奇怪的选择:把这些文物打包,一些寄回省博物馆,一些扔在公园(后被博物馆寻回);另有7件珍贵漆器不方便丢弃,就淋上汽油,放火烧毁。

  后来,许反帝又到长沙友谊商店偷窃被抓获,随后,他招供了文物盗窃案。1984年,许反帝因盗窃文物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许瑞凤以包庇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在监狱里,许反帝因为表现好不断获得减刑,11年后假释出狱。为了帮助他重返社会,居委会给他安排了一份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但他不去,而是给房间里装上一道铁门,把自己锁在里面,从此与世隔绝。他喜欢喝刺激性饮料,而早他两年假释出狱的许瑞凤则去捡垃圾,以卖钱满足他这个唯一的癖好。

  许反帝的反常举止引起本地居民关注。十几年后,2009年6月,居委会与警方合力,打开了许反帝的铁门,房间气味浓烈。他说,自己十几岁就坐牢了,故而显得比同龄人蠢得多。而这一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显示,许瑞凤患有“神经症”等多种疾病。

  2017年,红星新闻的记者去访问了这个独特的家庭。他们发现,80岁的许瑞凤,房间里被垃圾堆包围,许瑞凤披头散发,腰腹佝偻,罗圈腿变形,居民们斥她为“疯婆子”,而她则认为这都是邻居们的造谣,她对记者唱起了歌颂自己的歌谣:“许瑞凤、志气宏,有谋又有勇,打平天下不平事,人们称她是大英雄。”

  ▲2017年12月红星新闻记者访问时的许瑞凤照片,家里如同垃圾堆。图自红星新闻

  许瑞凤还习惯于在阳台上对着空气破口大骂,痛斥自己的丈夫和居委会某个女人或某个女学生有染。而红星新闻的记者所见的,则是她的丈夫李光荣,在固定时间到附近的中南大学食堂打盒饭送给她吃。

  今天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的官网,最显目位置的,就是当年许反帝曾经盗走的那件素纱襌衣,但很少人知道它出土之后差点被付之一炬的往事。

  今天的许反帝,已经53岁,是低保户,他依然和自己的爸妈生活,但他的生活,在社区几乎隐形。

  02

  《长安道》武惠妃与敬陵大盗的轮回

  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漫长的大唐一朝,有两个女人最为知名。一是把李唐皇帝赶下台并取而代之的武则天,一是陪着唐玄宗让李唐王朝急转直下走向衰败的杨玉环/杨贵妃(及其一家)。

  不过,少为人知的是,在武则天和杨贵妃之间,还有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女人——武惠妃。她是武则天从小在宫中养大的侄孙女,但是,武则天一系被彻底清洗之后,唐玄宗却对她爱得死去活来,不惜废掉皇后,要把武惠妃扶正。满朝文武强烈反对,《新唐书》记载,大臣上书说:“父母仇,不共天;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氏为后,何以见天下士!”这种极端措辞,几乎就是指着皇帝鼻子痛骂了:你还是一个人吗?

  唐玄宗虽然暂时妥协没有正式册立武惠妃为皇后,却让她为后宫之主,礼仪同于皇后。武惠妃四十出头病逝,唐玄宗赠以“贞顺皇后”,葬于敬陵,而后,茶饭不思,直到有一天,有人推荐说:有一个人,长相酷似武惠妃……这个人就是杨玉环。

  而杨玉环是谁呢?她是武惠妃为了避免贵族势力渗透后宫,为自己最重要的儿子李瑁选择的一个民间女孩,在第一次召见这个女孩并且对女孩感到满意后,武惠妃就给这位女孩一只白色的玉环作为订婚之礼。

  唐玄宗见了杨玉环这个儿媳,仿佛见到了重生的武惠妃,竟将她封为贵妃,据为己有,以填补惠妃离去的情感空白,延续这场爱情。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虽然武惠妃在政治上独善其身,伴随唐玄宗走过开元盛世,但她选定杨玉环做为自己的儿媳,客观上为李唐王朝后来的走向,埋下了祸根,安史之乱以及大唐瓦解,也随之开始。

  武惠妃实在是大唐王朝的一个关键节点人物。千百年来,武惠妃的敬陵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另一个充满“吊诡”色彩的人物——文物大盗杨彬出现。

  杨彬刚刚踏入社会时,可以说毫不起眼。他是1965年生人,父母是陕棉十厂的普通工人。21岁那年,他从技校毕业,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也凑巧是那一年(1986),西安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盗墓主题系列电影——《东陵大盗》。这个系列一共有5部,由西安、天津、河北等地多家文物研究单位、大学、玉石厂共同合作拍摄。

  或许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杨彬开始培养起对文物的爱好,一边工作,一边在家里研究各种文物考古资料,乐此不疲。这个盗墓系列电影一直拍到1988年,紧接着,西影厂的业务开始走下坡路,没几年,杨彬就下岗了。

  然而,杨彬具有超强的学习力。他自学成才,成为了文物专家,对《唐研究》这种专业刊物也保持了追踪,他的盗墓目标,没有一座是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墓葬,全部是荒郊野外中没有立牌匾,没有任何信息的墓葬,可是杨彬却能发现其价值,眼力比专家还高。他最擅长的,是文物断代。

  杨彬组织了一个团伙,谁定穴、谁盗墓、谁负责出货运输,分工详细。2004年,杨彬确定了西安市长安区庞留村外的一座古墓,挖进去后,发现了大量壁画和一个石椁。他很快就判断出这个墓葬的价值,并想办法与美国一个古董商取得联系。

  找好买家后。杨彬将人员分成三队,一队是盗墓老手,他们负责在1年内6次下墓,运用各种器械,将26吨石椁拆成31块运出;第二队负责望风。他们分散在当地各派出所附近,如果观察到警方任何动作,立刻通知大家撤退。第三队是打手,拿着砍刀,负责震慑、吓退当地村民——武惠妃墓地就在庞留村村民耕地边上,离最近一家居民的小屋只有50米,只要有人来盗墓,村里的狗是必然要叫的。

  从美国人那里,他获得了100万美金。

  2008年,文物部门组织联合考古队对被盗的庞留村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在筛查墓道中的渣土时找到了刻有“贞顺”字样的哀册。由此确定这就是贞顺皇后的敬陵,墓主就是武惠妃。千年谜题终于解开。

  ▲从美国追回的敬陵石椁及壁画。上图自新华社,下图自法制日报

  当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了轰动全国的《东陵大盗》系列,他们恐怕不会想到,这个时期入厂的一个摄影师杨彬,竟然逐渐成长为“敬陵大盗”。

  后来,当地警方调集了精兵强将,终于将杨彬一伙抓获。警方发现,他们甚至在当地成立了一家文物修复厂,团伙规模之大,专业度之高,出乎警方预料。随后,警方搜查了杨彬藏匿文物的高级住宅,发现十几箱重要犯罪证据和资料。

  包括:重要文物上百件,猎枪一把,雷管一百八十余枚,导火索二十余米,防毒面具、盗墓工具若干。更巧的是,警方还在其中一个旅行箱里发现了杨彬的一只移动硬盘,他在里面保存了大量生活照、文物图片。后经专家鉴定,照片涉及被盗文物1000多件。

  陕西省文物局鉴定处处长呼林贵曾公开感叹说,他被警方叫去对缴获的一个属于杨彬的硬盘进行调查检索,里面有不少文物尚在墓中的照片,照片分门别类,非常清晰:“我也开始对他的专业态度敬佩起来,此人和一般干粗活的盗墓贼迥然不同。” “硬盘中的文物照片,确实有很多珍贵程度超过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2007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杨彬死刑,缓期执行。2009年,经过西安警方层层追索,终于找到了买走武惠妃石椁的美国古董商,最终,经过公安部门和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美国古董商同意无条件归还被盗国宝。2010年3月,武惠妃石椁运抵西安,回归祖国。

  这是中国警方从境外成功追回的重量体积最大、文物级别最高、件数较多的唐代文物珍品,这也是我国首次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索回国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西安的盗墓圈子里,杨彬是多面的。他有为人仗义,爱好读书的一面,也有贪婪狡猾、投机取巧的一面。历史上,武惠妃也是多面的。《旧唐书》第五十一卷称赞她贤明,“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新唐书》第七十六卷说她狠毒,“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废死”。历史上武惠妃的死,亦是一个未解之谜。

  敬陵国宝文物的背后,有哪些故事?纷纷攘攘之中,人们各行其道,然而,冥冥之中,同样是这些人们,又终有交集。而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基于“敬陵大盗”这个故事,作家海岩曾写了一部小说《长安盗》,并被拍成电影《长安道》。这是多年来少见的文物盗窃电影,成为本文开头所提及的近期微博热搜榜上的话题。本文没有剧透,因为电影刚刚才上映,剧透违规。只说主演,是我一直很期待的“药匣子”范伟。

  从小品走出进入电影后,这些年,范伟的角色越来越多样,经常演技爆炸,比如下面这段《长安道》彩蛋,讲的就是对真相的理解,范伟表现非常精彩。当他介入文物大盗题材,饰演各行其道的多面人生,很令人期待: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3018ooe8x5&auto=0[/video]

  值得说的是一个细节,如今的武惠妃石椁,追回后存放于陕西博物馆,不对外开放。而《长安道》在电影中还原了它。亲历武惠妃敬陵被盗国宝追索一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石小群说:“没想到,十年之后我可以在电影院看到武惠妃棺椁。片中的棺椁,包括壁画花纹都和陕博里的一模一样,可以说是1:1还原。”

  03

  墓穴“蚁群”

  甘肃礼县的大堡子山,是古时西部的边陲之地。礼县位于西汉水上游,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盛产良驹。传说,秦国开国君主嬴非子就是因为在此处为周王养马而获得赏识,受封成为附属国君的。大堡子山原是秦人的故乡,后来平王东迁,秦人为躲避与戎人的战争,暂时离开了这里,直到后来经济、军事实力增加,羽翼渐丰,才重新夺回此处。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属于秦国两位国君的墓葬,规模宏伟。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戴春阳在论文中说,礼县秦公墓中,已探明有中字形大墓两座,瓦刀形车马坑两座,周围还有多达200余个中小型墓葬坑。

  这一发现,本该是我国考古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然而,那些年发生在这座大堡子山中的一切,却成为我国考古历史上的耻辱——秦公大墓发掘之前,墓中文物被盗窃一空,猖獗的盗墓罪行持续了数年。

  1993年记者发了报道以后,自1994年3月开始,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考古队员对秦公大墓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和清理,结果令人唏嘘:

  1号车马坑中,12辆兵车,48匹马全部被盗,无一留存。2号、3号坑是君主墓穴,本应有古尸、漆棺、玉饰、铜器、殉人、殉犬和大量随葬品。但现在只剩下几件石器和一些青铜碎片。周围的200余座中小型墓穴,仅剩9个有发掘价值。

  考古队员统计了盗墓贼挖洞的数量,仅仅是大墓坑边一角,就能数出22个洞,平均每9平方米就有一个盗墓洞,远看宛如一个大型蚂蚁洞,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这里需要说明,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多采取被动发掘的形式,文物埋在地里,就是最好的保护,只有到不得不干预的时候,才会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些大墓一开始是零星被盗,盗墓者各自为阵,胡乱挖出一条条路。但后来挖着挖着就发现,哦,原来大家都在挖这一个大墓,于是盗墓贼的地道在墓底汇合,通向各个墓室。

  ▲秦公大墓出土,一度流失海外的金虎

  专家从挖掘痕迹判断,盗墓贼从墓坑东边和北边开始偷,持续了好几年,才终于偷到中心区域。这期间,当地没有一人阻拦上报。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戴春阳回忆,1993年记者报道后,礼县当地曾组织当地农民把盗墓坑填上,为了加快进度,他们竟然使用了炸药,给后期考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用炸药炸墓坑,究竟是为了保护文物,还是另有其他目的,这一点我不知道。但是一个有如此考古价值的国君墓穴,竟连续数年无人看管,被盗多年也无人报案,实在令人费解。

  随后,秦公墓文物陆续在全球各地出现。1994年,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在美国纽约发现一对秦公壶;1995年,香港出现四只青铜列鼎、两件青铜簋(gui);2015年,一位法国收藏家宣布自己有28件大堡子山文化藏品……这些文物有的被考古学家抢救回国,有的经过外交交涉,重回故土;然而大部分文物依旧散落在国外古董商的柜子里、世界各地博物馆中,流落异乡,成为我国考古史上永久的遗憾。这种遗憾与痛苦,是秦墓“蚁族”不能理解的。

  在我的印象中,重要的文物盗窃大案还有河南开封博物馆盗窃案,该案盗贼极为专业,但仍然被警方抓获并追回所有文物,以及荆门明朝梁庄王妃子墓失窃案、沈阳玉猪龙盗窃案等等。还比如,皿方罍国宝追回案,这个案件在《国家宝藏》中有涉及,被偷窃走私卖到国外,后也被中国警方追回。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关于中国文物的斗争仍然在进行着,江湖里很多故事我们从不知晓,少部分故事,我们通过《东陵大盗》《长安道》等电影看到一二。

  中国有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以及,漫长历史文明中无数文物与人交织起来的魔幻故事。有文物的地方,就有财富,有财富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盗窃与保护的博弈。

  我们希望,在那些文物盗窃大案为利益竞相奔逐的过程中,人性不要扭曲变形而最终得到如我那位可怜的校友一样的结局。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两面,甚至多面,但是,正邪不容许有两面,而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范伟《长安道》电影海报

  转载自:呦呦鹿鸣 youyouluming99|作者:拉面 鹿鸣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