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大兴善寺

摘要: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市兴善西街。寺院创建 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265~289年), 初名遵善寺,北周明帝时(557~560年)曾扩建, 改称陟岵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从原址迁 至今址并改寺名为大兴善寺,是西安市现存历史 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代,大兴善寺是长安城中规模宏大、香火 兴盛的佛门圣地。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 即 在寺内设立译场,许多外国名僧也 ...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市兴善西街。寺院创建 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265~289年), 初名遵善寺,北周明帝时(557~560年)曾扩建, 改称陟岵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从原址迁 至今址并改寺名为大兴善寺,是西安市现存历史 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隋代,大兴善寺是长安城中规模宏大、香火 兴盛的佛门圣地。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 即 在寺内设立译场,许多外国名僧也络绎前来。据 《续高僧传》记载,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阁翔 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住 在大兴善寺内,翻译佛教经典59部278卷。到了 唐代,大兴善寺更是寺院幽静,花木飘香,高僧 云集,香火旺盛。唐玄宗开元四年至八年 (716 至720年),有号称“开元三大士” 的印度僧人 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和尚等先后来大兴善寺传 授“密宗”。不空和尚在这里曾译出佛教密宗经 典500余部。因此,这里便成为隋唐时代长安城 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史称“招提之盛,甲 于海内”,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祥地,也是中 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座寺院。
大兴善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年间 (841~ 846年)灭佛时被拆毁。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僧人云峰禅师重修殿堂和钟楼; 清代顺治 五年 (1648年),僧人扶斋修建了方丈、大雄等 殿;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憨休和尚重修山 门和大佛殿,三十年(1691年),约参和尚募修 了方丈殿、廊及钟楼等。到了清同治年间 (1862~1874年),因回民起义,大兴善寺的建筑 多遭焚毁,仅幸存钟、鼓楼和前门。
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大规模 整修复原,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已辟为大兴 善寺公园。
今日的大兴善寺大致沿袭明代的建置,由 山门、钟鼓楼、金刚殿、大雄殿、观音殿和东西 禅堂等建筑组成。寺门为棋形门洞,上有歇山顶 殿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门外石狮雄踞两侧。 进入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东西两侧为钟楼、鼓 楼,漫步草坪,便来到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柱 础布局依然可见。院后为千手千眼观音殿和东西 禅堂、法堂方丈,法堂方丈中悬清光绪皇帝手书 “觉悟众生”匾额。庭院里松柏葱郁,寒梅飘香, 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内现存有“开元三 大士传略”以及隋唐各代修葺寺院的碑记,各色 宝石颜料绘成的二十一度母像,宋代雕刻的檀香 木千手千眼观音像,清代康熙年间由西藏喇嘛向 朝廷进贡的如来佛及清代制的古式乌木,楠木桌 椅等珍贵文物。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 员会公布大兴善寺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 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山门、金刚殿、钟鼓楼、 大雄殿、观音殿、法堂、唐轱轮、藏经殿遗址。 一般保护区为现大兴善寺院墙内。建设控制地带 与一般保护区相同。
现在的大兴善寺已成为中外游人喜爱的园 林古刹。


大兴善寺大殿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