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张建林 才洛太 | 青海藏医院博物馆藏彩绘棺板

摘要: 青海藏医院博物馆藏彩绘棺板张建林 才洛太近30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发现数量巨大的吐蕃、吐谷浑墓葬,主要分布在柴达木河(上游称托索河)、察汗乌苏河、沙柳河、巴音郭勒河流域和宗务隆山南麓。据肖永明统计,至少有墓地22处,墓葬1000余座。“近20年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都兰热水,直尕日、科肖图、夏日哈河北村、香日德、香加乡莫克里、德 ...





青海藏医院博物馆藏彩绘棺板



张建林 才洛太


近30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发现数量巨大的吐蕃、吐谷浑墓葬,主要分布在柴达木河(上游托索河)、察汗乌苏河、沙柳河、巴音郭勒河流域和宗务隆山南麓。据肖永明统计,至少有墓地22处,墓葬1000余座。“近20年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都兰热水,直尕日、科肖图、夏日哈河北村、香日德、香加乡莫克里、德令哈市夏塔图地区的墓葬进行正式的发掘共清理墓葬约100座,其中都兰热水血渭、卢斯沟、直嘎日地区发掘的墓葬约60座,这些正式发掘的墓葬大多数已经被盗掘过,完整保存的墓葬极少”。其中不少墓葬出土彩绘棺木,除了少数是经过考古发掘外,多数属于盗掘出土。明确为考古发掘的有2002年的德令哈市郭里木乡两座吐蕃墓出土的3具彩绘木棺,绘制内容有狩猎、帐居、乐舞,宴饮、野合等。资料一经公布,在学界引起轰动,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对于墓主人族属有吐谷浑、吐蕃、苏毗、吐蕃占领下的吐谷浑邦国等各说,对内容有生活场景、丧礼等解释。盗掘彩绘棺板现多集中收藏在海西州博物馆、都兰县博物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还有个别棺板流失海外。近年,青海藏医药博物馆(以下简称藏医药博物馆)入藏一批彩绘棺板,其形制和彩绘内容均与以往发现的“吐蕃棺板”有较大差别,C14测年为390-430年。本文意欲对这批彩绘棺板作详细描述,并对彩绘木棺的复原,时代特征,彩绘题材特别是与祆教有关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对吐谷浑史以及青海道、祆教入华等方面的研究有所益助。

1
彩绘棺板基本情况

现收藏在藏医药博物馆(ZB)的这一组彩绘棺板共计10件,分别为棺盖、侧板、前挡、后挡;从形制、尺寸分析,可能属于2组。

ZB-M001平面呈梯形,由3块长条状木板构成,窄端中间凹入。通228.5-230厘米端61厘米、窄端45.5厘米、厚5-5.5厘米。两侧存7个铁钉(一侧3、一4),两端保留有锯痕,表面及背面为锛痕。中板材有前左右贯通的榫眼,两侧板材在相位置各有榫眼用一块长方形榫板将3木板用木铆接从该木板的形状、结构观察,应为木棺的盖板(图1)。盖板周边绘有红色边框,边框内间隔约5-10厘米绘两重同心圆的圆圈纹,外圈用黑色线绘,完全闭合;内圈用灰色线绘,多不闭合,右侧有缺口。框内可以中间划分为右侧的牛耕图和左侧的耙磨图。右侧牛耕图有2牛、2人,两牛并排前行,有一横杠架在两牛颈后,共同牵引一直辕犁;两牛之后有一人,身穿小翻领窄袖衣,衣长过膝,翻领施黄色,腰系带,下身穿白裤黑靴,右手扶犁梢,左手执细棍。后面跟随一人,服饰同前,红衣,黄色翻领,右手抱一罐,左手左扬,像是在播撒种子。左侧耙磨图有1马(或骡)3人,一匹黑灰色的马背搭镶有红边的鞍鞯,奋力拽一耙子,耙子后拖有树枝;马头前方一牵马人,身穿黄色直襟小翻领窄袖衣,翻领和袖口镶有红边,腰系带,足穿靴,右手牵缰,左手扬鞭;牵马人身后之人身材略小,服饰同前,黑衣、黄裤、黑靴,领口和黑靴上沿镶红边,手中持绳;后边一人身材高大,侧面,高鼻,颌下有胡茬子,服饰同前,红衣、黑靴,领口和黑靴镶黄边,双手持杯。两人之间绘一黄色圈足碗。最左端随意绘有树木(图2)。

图1 ZB-M001:结构图

图2 ZB-M001:彩绘全图

ZB-M002平面略呈梯形,通209-213米、宽端31米、窄端22米、厚4-6米。木板上沿残存4个铁钉痕迹,两端为锯痕、正反面为锛痕(所有木板均如此)。上沿在前有宽5米、深2-2.5米的凹槽,下沿有前中3矩形榫眼其前榫眼中保留有榫板。内侧近两端各有一上下贯通的槽,前端的3米,端的槽宽3.5-4米,该是安装前后挡板所用。该木板的形状、结构观察应为棺的右侧板(以棺的端向前计)的上部(3)。正面端分别红色作底,中以白色作底。端红色部分前端较端较窄,前端分上下3排9圆圈,其中有6圆圈内小圈;后端分上下2排4圆圈,下方有一圆圈的上部。面左侧3组骑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