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

摘要: 内容简介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附光盘)》是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前13个季度的报告。该调查项目覆盖面积约1400余平方公里,主要是在日照、青岛两个地级市辖域进行的,并涉及诸城(属潍坊市)的小部分。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附光盘)》是以著名的两城镇遗址为中心展开的。两城镇是日照市东 ...
内容简介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附光盘)》是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前13个季度的报告。该调查项目覆盖面积约1400余平方公里,主要是在日照、青岛两个地级市辖域进行的,并涉及诸城(属潍坊市)的小部分。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附光盘)》是以著名的两城镇遗址为中心展开的。两城镇是日照市东港区的一个镇,位于市区的北端。此地与青岛市的胶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归属胶县)直接相连接。据称,两城镇曾经有过一段时期一部分归属胶南县管辖,另外一部分归日照,所以有"两城"之称。


目录
上册:
前言

壹 调查区域与方法
一 概况
(一)调查区域与自然概况
(二)历史沿革与古代道路
二 考古简史
三 调查方法
(一)发现遗址
(二)遗址的登记
(三)采集物分析
(四)制图
四 调查经过

贰 重要遗址
一 东港区
二 胶南市
三 岚山区
四 五莲县
五 诸城市

叁 重要遗物

肆 主要发现与阐释
一 概述
二 北辛文化及大汶口文化时期
三 龙山文化时期
四 龙山文化晚期至商时期区域内政治体系的衰落与早期青铜时代
五 西周与东周:外来国家力量的蚕食
六 秦汉:强大帝国势力的出现
七 结语

后记
英文提要

下册:
遗址信息表
遗物信息表
(附光盘)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本报告是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前13个季度的报告。该调查项目覆盖面积约1400余平方公里,主要是在日照、青岛两个地级市辖域进行的,并涉及诸城(属潍坊市)的小部分。
  该区域东临黄海,西接五莲山脉,南与苏北平原相接,北与铁橛山等山系毗连。区域内以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没有高山大川,最高的山是马耳山,海拔706米,其次是五莲山和河山,分别为674米和629米。比较大的河有12条,总长度为461多公里。境内河系纵横,其中最长的是傅疃河,长度71公里,此外有潮河、吉利河与白马河等。除了这些比较大的河流之外,其余皆为支流或小河,有的就是一些季节河,无法通航。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潮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41毫米,超过山东省的平均值。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2.7℃。
  境内的矿藏及能源储存量虽然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农业和渔业十分发达。盛产小麦、玉米、稻米、大豆、花生,近十几年开发了茶叶的种植,目前是国内北方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渔业主要是捕捞各种鱼虾和养殖海参以及各种贝类。
  该区域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兖州至石臼所的铁路贯穿东西。这条铁路从日照向西伸延,经过临沂、平邑、费县、泗水、曲阜、济宁和菏泽等地到河南省的商丘与号称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的陇海铁路接轨。因此,日照市被称为东西交通的东方起点。最近十几年又新建了日照到东明的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与兖州至石臼所的铁路并行,出行堪称便利。与兖州石臼所铁路交叉的204号国道纵贯南北,新修建的同三高速公路几乎与之平行,南北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日照市的海上运输也比较发达。石臼港是中国北方的良港之一,水深、域阔,长年不封冻,从石臼港不仅可以北上青岛、烟台和大连,南下连云港和上海,而且可以直通外洋。
  调查是以著名的两城镇遗址为中心展开的。两城镇是日照市东港区的一个镇,位于市区的最北端。此地与青岛市的胶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归属胶县)直接相连接。据称,两城镇曾经有过一段时期一部分归属胶南县管辖,另外一部分归日照,所以有“两城”之称。
  这一地区在传说的唐尧虞舜时代属于东夷人聚居的地区。夏、商之际,仍为东夷人所占据。到了周代,先属于莒国,后成为鲁国的莒地,此后又分别属于越、楚和秦,变动极大。日照正式有了建制是在西汉时代,当时是琅琊郡的海曲县。根据《汉书·地理志》唐人颜师古的注释,西汉之后的新莽海曲被称为海亭。东汉时代改海曲县为西海县,仍属于琅琊郡。三国时期魏废西海县,将之并入莒,属青州城阳郡。一直到了金代才设立日照县,并且延续到清代。清代的日照县属于沂州府。民国时期虽然也叫日照县,但是属于胶州管辖。新中国建立之后日照县曾经属于临沂地区。1989年撤县建市,目前是地级市。
  区域内古代遗址非常多。尤其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如两城镇、丹土村、东海峪、尧王城等,都经过正式调查发掘,均有报告发表。
  该区域考古调查与发掘以两城镇开展得最早。1934年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属的考古组派出人员在山东省沿海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在三个月的调查期间,发现了包括两城镇在内的许多处史前时代遗址。1936年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著名的学者梁思永、刘耀(即尹达)和祁延霈等人在两城镇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龙山文化的墓葬51座,获得了大批珍贵的陶器、玉器和石器。两城镇发掘的资料虽然在发掘完毕之后立即运送到南京,但是这批资料运到南京后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就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而南京又是首当其冲,受到的损失也最大。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不久又爆发了四年的解放战争,两城镇发掘的一部分文物和发掘的文字记录被辗转运送到台湾。这么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一直没有公之于世,国人无不为之扼腕120世纪80年代由南京博物院整理并出版了部分1936年两城镇考古发掘资料,公布的资料虽然只是限于一部分陶器,但是由此我们得以窥见两城镇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聊补缺失之憾。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历史系、临沂地区文化局和日照市文化局都曾经组织人力多次在两城镇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地面勘察。调查和勘察的报告在《文物参考资料》、《考古》以及《考古学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尤其是山东大学1957到1963年在日照的调查,可以说收获是巨大的,调查报告的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两城镇遗址在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即现在的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为了配合教学实习曾经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拟对两城镇实施考古发掘。但是由于该遗址内涵丰富,而且遗址的具体范围有待最后确认,国家文物局向山东大学建议暂缓对两城镇的发掘。
  199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美国学者文德安(Anne Underhill)博士达成协议,准备对以两城镇为中心的鲁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不久,这一协议便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按照这个协议,此次调查采取“长计划、短安排”的方式,即:中美学者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日照两城镇遗址及其周边地区首先进行3年左右的调查,俟条件成熟,一方面做一些试掘工作,另外一方面抽调部分队员继续在日照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调查。这个调查当时估计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发掘则视情况而定。如果有大规模发掘的可能,就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个考古调查和发掘计划受到山东大学的支持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依照协议规定,中美日照地区联合考古队从1995年12月到1996年1月实行了第一次调查。首次参加调查的人员共九人。美国方面四人:文德安(Anne Underhill耶鲁大学)、费曼(Gary Feinman威斯康星大学)、琳达(Linda Nicholas威斯康星大学)、关玉琳(Gwen Bennett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中国方面五人:蔡凤书、于海广、栾丰实、方辉(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孙成甫(日照市博物馆)。联合考古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分别由蔡凤书和文德安担任。
  第一次调查虽然只有短短的20天,但收获却是巨大的。这次调查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区域系统调查法”(Systematic Regional Survey)。这种调查方法虽然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但是成绩巨大,出乎意料。我们在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的古代遗址50多处,仅龙山文化遗址就有30多处。根据初步观察,这些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大、中、小三个类型的遗址有机结合,呈等级状。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史前时代的聚落存在状态和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