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栾丰实:石峁、陶寺都接收了东方礼制文化

摘要: ▲高冠侧身玉人像石峁遗址出土 图源:《石峁玉器》近年来,陕北神木石峁龙山城址及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的问世,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石峁历年出土玉器的关注和文化属性的探讨。结合山西兴县碧村小玉梁城址内出土的玉器,以及陶寺、清凉寺遗址玉石器资料,为分析和探讨三地玉器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从整体上看,这三处遗址所代表的陕北和晋南地区龙山时代的 ...

高冠侧身玉人像

石峁遗址出土 图源:《石峁玉器》


近年来,

陕北神木石峁龙山城址

及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的问世,

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石峁历年出土玉器的关注

和文化属性的探讨。



结合山西兴县碧村小玉梁城址内出土的玉器,

以及陶寺、清凉寺遗址玉石器资料,

为分析和探讨三地玉器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从整体上看,

这三处遗址所代表的陕北和晋南地区

龙山时代的玉器存在着较强的共性特征。



本期推出的是,

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

撰写的文章:

试论陕北和晋南的龙山时代玉器

——以石峁、碧村和陶寺为例


石峁遗址平面图


最近几年陕北神木石峁古城址的考古发现和年代的确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收获。石峁以皇城台为核心的内城和外城,面积达40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结构严整的内外城门,特别是在以土木建筑为主的中国,出现这样一座难以想像的、宏大规模的石建筑城址,真可谓石破天惊,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随着发掘工作的全面开展,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如各种图案的石雕作品、青铜器和铸造青铜器的石范、建筑用的板瓦、大型陶塑鹰鸟、成千上万的骨针、至今还可以演奏的口簧、数量庞大的山羊绵羊骨骼以及有确凿地点和出土层位的玉器等。 石峁遗址的玉器发现较早,相传民国时期就有出土,并流传到国外为各大博物馆所收藏。1970年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石峁地区的调查中,征集到一批玉器,资料逐渐公布之后,石峁遗址的性质、年代和价值就开始受到各方重视。


石峁玉器


传出于石峁遗址的玉器数量很多,其主体部分主要有两批。一是考古业务人员从石峁调查征集所得,包括:197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先生在高家堡征集到的一批,共126件,经现场调查认为出自石峁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长寿先生在石峁征集的几件;另外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征集所得。二是近几年在石峁遗址发掘出土的一小部分。此外,随着近些年的古玉热,当地的私人收藏家手里也有不少传出自石峁遗址的玉器。本文的讨论主要依据前两批资料。


石峁龙山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牙璋、玉钺和玉刀,其次为璧环、玉圭、玉琮等。(图一)



1、玉钺


▲玉钺


石峁玉器中有一定数量的玉钺,原来发表的文章中称之为玉铲的玉器,基本上都可以归入钺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些玉器,如一部分称为切刀、镰刀、刀形玉片的玉器,有可能也是玉钺。石峁玉钺的基本形制为平面近长方形,可以分为两型:A型的器身较长,长宽比为2∶1左右(图一:3、4);B型则为短体钺,长宽比为1∶1左右。(图一:5、6)背部正中均有孔,有的为双孔,刃部多数较直,或微外弧。这两种形制的玉石钺是整个黄河流域龙山时代最为流行的款式,黄河中游的陶寺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都有较多发现。


2、牙璋


▲第25号石峁墨玉牙璋

长30.6厘米 宽9.3厘米 厚0.4厘米

▲石峁墨玉牙璋

残长34.5厘米 首端残宽7.8厘米 柄厚0.3厘米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器形。前端的刃部内凹,刃部两侧的角尖一长一短,器体窄长,器体与柄相接的栏部两侧有外凸的扉齿,尾端有柄(或称为内),柄的近栏一端皆有小圆孔。依栏部两侧扉齿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A、B两型。


A型牙璋的扉齿较为简单,仅在璋体与柄的交界处向外伸出一个扉齿。(图一:1、2)这一类璋石峁发现较多,在戴应新先生公布的资料中有21件,其中长度在30厘米以上的有15件,30厘米以下的为6件,最长的接近40厘米,最短的只有24.7厘米。


B型牙璋的扉齿制作得十分复杂,伸出的多个细小齿牙排列规则,错落有致,并两侧对称,之间或划细线相连,形制类似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型牙璋。这一类牙璋的刃部多内凹较甚,有的呈深“V”字形,并且牙璋的体量明显大于A型,长度均超过30厘米,最大的一件约为50厘米。其时代应晚于龙山时期。


3、玉刀


▲玉刀


数量较多,将近20件,在石峁玉器中的数量仅次于牙璋,个体均相对较大,背部穿孔,孔的数量不一,但规律十分清楚。可分为两型。


A型为多孔玉刀。这一类玉刀的个体多较宽较长,长度均超过30厘米,最长的一件超过50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大玉刀”。玉刀的背部多穿三孔,不少一端中部另加一孔,形成所谓“3+1”的布孔格局。(图一:10、11)这其中蕴涵的意义虽然目前尚不明了,但从黄河下游到中上游地区,普遍流行这种格局的布孔,应该具有为我们目前尚不知悉的特定内涵。这就像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龟甲器,无论是实体龟,还是玉龟和陶龟,在背甲的一端均钻有成方形排列的四个小孔,其内涵和意义为我们所不解。


B型为双孔玉刀。这一类玉刀相对较窄较短,近背部一侧穿双孔,长度多在20厘米左右(图一:12、13),形制同于遗址中发现的一般石刀,但体量要大出一倍有余。


4、璧环类


▲玉环


石峁玉器中的璧环类玉器数量较少,有普通型玉璧和牙璧的区别。普通型璧有大孔和小孔的区别,或可分别为璧(图一:9)和环。发现的牙璧主要为三牙(图一:7、8),中部的圆孔较大,边肉较窄,或在牙与牙之间有不明显的扉齿,扉齿的型式和结构,也是判定牙璧时代的依据之一。发现的一件五牙璧,平面形状介于椭圆形和圆角长方形之间,四个大牙一个小牙,大牙之间有排列规整的成组扉齿,故其时代可能略晚一些。


5、玉圭


▲玉圭


石峁玉器中有一定数量玉圭,平面呈窄长条形,一端有小圆孔,另一端有磨制的刃。(图一:14、15)或认为是窄型钺。


除了以上的五类,石峁玉器中还有少量其他玉器器形,如琮、璜、锛、玉棒及人头、鸟、虎、蚕等玉雕艺术品。因为石峁玉器为征集所得,经过人为的筛选,故其数量的多少和比例不太具备统计意义。


分析石峁玉器的材质、制作工艺和器物造型等,可将其特征归纳如下。


玉料的产地和来源尚不明确,从目前的情况看,产地可能比较分散,即来自不同的地区。既有当地所产,如非闪石玉多产自本地,也有来自外地,如西北和东北等不同地区。


玉器的开料工艺主要采用了片切割技术。片状玉器占绝大多数,许多大型器物的器体也很薄。既与玉料的缺乏有关,也与具有先进的玉器加工技术密切相连。


如果认为联璜璧是晋南地区率先发明出来的,那么,石峁所在的陕北地区,缺乏当地区域文化所特有玉器文化内涵及代表性器类。石峁玉器主要的器形有五大类,即玉钺、牙璋、多孔大玉刀、包括牙璧在内的玉璧和玉圭,此外还有琮、璜、镯等。这五类玉器应该是石峁龙山文化时期玉器的主要器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前三类,即玉钺、牙璋和玉刀。石峁玉器的基本器类也是后来二里头文化玉器的基本组合。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栾丰实

更多信息...

石峁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