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建筑遗产》2022年第4期

摘要: 欢迎关注《建筑遗产》2022年第4期本期责任编辑:温静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 ...




编者的话


历史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积极的遗产管理。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工作涉及多类型的遗产价值和多样的主体,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决策与实践的博弈过程中建立调整机制、优化管理制度,不仅关系到遗产相关工作的落实,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生的途径。
2022年第4期《建筑遗产》学刊的《研究聚焦》栏目收录了3篇有关建筑遗产管理的文章,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议题下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许月丽、汪涵、刘建麟的《居住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协同治理:以香港为例》关注香港居住历史建筑活化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利益主体的协作治理,并以美荷楼、蓝屋、雷生春三处历史建筑活化项目为例,剖析了其中不同利益主体在活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权责边界和协调合作。祝贺、王婷、荣玥芳等的《英国半正式主体参与历史建成环境治理研究》介绍了英国非部门公共组织“历史英格兰”的组织架构与治理工具,阐明这类半正式主体可有效破解遗产管理中各部门的条块分割,兼有正式制度保障和市场化运营的双重优势,是实践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李渊、赵龙、张娜的《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之历程、制度设计与保护性利用经验》介绍了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并以牛车水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为例,提示了建筑遗产保护可以在塑造族群主体性的同时创造遗产地核心经济动力,从而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与历史》栏目收录了3篇不同分野的成果,研究对象涵盖风土建筑尺系、宫廷演剧建筑和近代文保思想。李浈、张之秋的《赣尺探寻——历史地理学视野下赣地乡土营造尺的流布与辨析》基于大量文献和田野调查,得出赣地风土建筑营造尺系的构成与地域分布,并对其流变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化了对江西地区风土建筑营造区划及谱系的认识。吴晗冰、张龙、吴琛的《从德和园大戏楼及相关戏本看清宫三层戏台》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五座建筑实物,分析了清宫廷三层戏台的建筑设计,通过具体剧目解说戏台精巧的机关道具和丰富的使用方式。王巍、杨家强、周悦煌《从自在到自觉——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刍议》关注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归属于“古迹”、“古物”、“文物”概念的历史过程,剖析不同概念背后的观念,反思了近代遗产保护话语的形成背景。
《案例解析》栏目收录了3篇文章。张鹏、贾兴舟的《结构技术视角下的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特征与价值》关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的结构设计,追溯其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背景,挖掘并呈现了这座工业遗产建筑的结构设计技术价值。刘晨、陈蔚的《工业遗产中“场所精神”的重塑实践——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以场所精神为切入点,介绍了隆昌气矿体验展览与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是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思路。姚栋、刘佳颉、吴子乐的《环境-人-时间的共情:方塔园设计观的当代意义》通过考据方塔园历史现场,进行了在场地“再做一遍”的设计实验,验证了冯纪忠先生的思想与设计理论如何反映于实践。
《遗产图说》栏目邀请刘妍、秦瑞烨以图文方式导览了云南通海秀山历史建筑群。在历史地理的背景铺陈下,隐藏在建筑群组中的稳定秩序与灵动空间在文中交错呈现,演绎了独特风土之上的重重历史积淀。
杜骞的书评《修复之外——记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引介了活跃于建筑修复领域、并以展陈设计表达理念的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的职业经历和思想。所附布鲁诺专著《理解、保存与维护》的前言可一窥这位修复建筑师对“修复”本身的理解。

本期责任编辑:温静

目次

研究聚焦


001   居住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协同治理:以香港为例
许月丽 汪涵 刘建麟

012   英国半正式主体参与历史建成环境治理研究

祝贺 王婷 荣玥芳 石炀 李媛媛


020   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之历程、制度设计与保护性利用经验

李渊 赵龙 张娜


理论与历史

030   赣尺探寻——历史地理学视野下赣地乡土营造尺的流布与辨析

李浈 张之秋


042   从德和园大戏楼及相关戏本看清宫三层戏台

吴晗冰 张龙 吴琛


051   从自在到自觉——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刍议

王巍 杨家强 周悦煌


遗产图说

057   沃菲尔德风土图记 XXVⅢ 

山城水间的圣地与休闲:秀山历史建筑群

刘妍 秦瑞烨 / 朱亚云 译 



案例解析

074   结构技术视角下的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特征与价值

张鹏 贾兴舟


082   工业遗产中“场所精神”的重塑实践——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

刘晨 陈蔚


093   环境—人—时间的共情:方塔园设计观的当代意义

姚栋 刘佳颉 吴子乐



书评

103   修复之外——记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

杜骞



简讯 111

116   征稿启事



欢迎关注《建筑遗产》2022年第4期

(总第28期)

本期责任编辑:温静

学术投稿邮箱:jzyc.ha@tongji.edu.cn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官方微店有售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bilibili主页)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