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陆地:遗产保护真实性

摘要: 本文为陆地在梓耘斋建筑工作室关于遗产保护真实性问题的探讨讲座节选,讲座完整录音可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全文提取。陆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何为真实性真实性是很有意思的问题。那么多年来,我一直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普通人比我们这个圈子里面的人更明白一点,而且好像在这个圈子里面待的越久,越说不清什么到底是什么叫遗产真实性。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里面列了很多东西,表述建筑界对真实性通常的理解方 ...

【讲座回顾】陆地:遗产保护真实性

2016-08-19 梓耘斋 

本文为陆地在梓耘斋建筑工作室关于遗产保护真实性问题的探讨讲座节选,讲座完整录音可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全文提取。


陆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何为真实性

真实性是很有意思的问题。那么多年来,我一直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普通人比我们这个圈子里面的人更明白一点,而且好像在这个圈子里面待的越久,越说不清什么到底是什么叫遗产真实性。

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里面列了很多东西,表述建筑界对真实性通常的理解方式与内在逻辑。早期中国大概80年代的时候,罗哲文老先生为了跟《世界遗产公约》里面的真实性判断准则相一致,提出来要有“四原”:原结构、原形制,原材料与原工艺。也就是说,修复或者重建的部分,跟里面的构成内容上是否在形式上及工艺层面上,对比原来的对象结果来看他是不是真实的。

但如果从常识的角度看,这个原则是很有问题的,比如购买LV的假包,材料都是从原来的加工厂家进货的厂子拿的,工艺也是一样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正品或者真品呢?再比如前两年淘宝上卖欧元硬币,真到到欧洲旅游都可以用,到银行里面说换钱,一般的都识别不出来。这种材料,工艺,和样子都一模一样。这个东西你说是真的吗?不是。



1999年,德国魏玛伊姆河畔公园(Parkan der Ilm)里的歌德故居

举一个比较建筑的例子,德国魏玛的歌德故居,因为游客太多接待不了,1999年扩建时包豪斯的艺术传媒学院院长做了一个方案。他就做一个跟原来一模一样的,这个复制非常精确,所有家具都跟老家具一模一样,甚至家具上的那些墨水痕迹和划痕等等,全部都做出来。两个相隔大概100米左右,互相能够看得见。不告诉你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意在让人思考真实性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这几个例子里面至少能得出一个结论:一模一样最起码在逻辑上不准确。而且恰恰相反,假如在有些你不说明的情况下,越是一模一样,越不认识。无数的文物鉴定就是这样子,这个东西他鉴定你什么呢?鉴定你原模原样吗?不是。我们反过来思考:真实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尼亚斯在2003年写了一本《当代保护理论》,他认为:一切客观存在的其实都是真实,真实不真实其实是一种主观判断。布兰迪早在63年的时候在《修复理论》里也讲过这个问题,可以认为:真实性是判断一个对象明示或者暗示的各种属性,跟他所应该拥有的实际属性是不是名副其实、目标一致。 

歌德故居家具上的划痕


以价值判断的目的的真实性

我们在谈真实性的时候,很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脱离价值说明来讨论真实性,讨论物的对应性之类的,奈良文件关于真实性有一个定义的,他认为真实性本身的目的是价值判断。我们所讲的真实性事实上是价值真实性,不是形式或者工艺真实性。前面的所有的对应与否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过程,还不是它的本质目的。

既然谈到了真实性本身是一种价值,那么首先要看我们的建筑遗产保护里面看重什么,判断什么。首先,建筑遗产往往被当成一种历史文献。历史建筑本质上有文献信息层面上的真实性。不过只看重内容,比如司马迁写的《史记》,今天可以重复的印多少次,它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只要不改内容,甚至字体变了,字号变了,排版方式变了,封面变了都没问题,其实都是真实的。这跟我们通常的建筑保护界对真实性的理解是有一定对应性的,就是资源。资源如果深究起来是讲文本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文献信息意义上的真实性,等于全部的真实性,建筑则不然。假如文本内容,或者说文本信息层面上的价值和真实性并不是说我们讲的物质遗产的核心价值,那么什么才是?事实上,这是判断作者真实性的问题。


维梅尔的画?——艺术保护界最骇人听闻的的一桩伪造案之一


作者意识

在以上的讨论之后,反过来看原来的“四原”原则,可能就会返现问题了,用“四原”重建出来的一个房子,跟一个实存已久千年以上的房子,价值实际是不一样的,因为作者不一样。为什么要保护一个房子,即便是从历史证言角度,文献信息角度,也会自然地认为这是前任成就的一个反映。

有意思的是,作者真实性这个东西其实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我们对绝大多数人类产品的一个价值判断,其实最终都会导向作者的真实性。商标是最明显的例子。商标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作者的表达,包括以前的马屁股后面都敲一个戳,这是谁家的谁家的,这是直接跟物种相关的。

作为精神崇拜对象的遗产其实更是这个样子。我们说做文物鉴定,鉴定到底是什么,为了什么?对建筑来讲,一直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认为传统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因为建筑师这个行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真正在建筑上留下名的是很少的,即便是在欧洲也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才出现的,在中国则更晚。

作者意识,其实意味着作品意识,或者叫艺术作品的意识。翁贝托·埃科在《阐释的极限》这本书里说,人们恰恰是在作品意识/艺术作品意识上才将保护对象看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除此之外根本解释不了我们为什么把它当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作者意识,其实意味着作品意识,或者叫艺术作品的意识。翁贝托·埃科在《阐释的极限》这本书里说,人们恰恰是在作品意识/艺术作品意识上才将保护对象看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除此之外根本解释不了我们为什么把它当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拉斯金(反修复流派的领军人物)曾经说过:即便我们的技术跟古人一模一样强,它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很浪漫主义,但是这句话背后真正要说的是作品意识。布兰迪也说过,要修复一座大教堂上面的石台,就算是同一个石场里面开采出来的同样的石材,跟原来石材的意义你替换上去仍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东西不是同一个作者开采出来,加工出来的东西。见了人以后你才可能有作品意识,才有作者的意识。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