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西域乐器:古人“抖”起来都靠这些

摘要: 从汉代开始通畅的丝绸之路,通向西方世界,西方的乐器,如箜篌、琵琶、筚篥等,随丝路贸易商队进入中原,它们以独特魅力受到中原人民的广泛赞誉和喜爱,并盛行于中国的乐坛,使中华音乐文化宝库更加丰富多彩。看看古代人是靠什么乐器“抖”起来的~箜篌箜篌有三种,分别是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三者都是弦乐器,但竖箜篌与凤首箜篌,属于竖琴一类,卧箜篌则属于中国的琴、瑟一类。竖箜篌与凤首箜篌的来路也不同,前者出于波斯

 馆馆 丝路博物馆之城

从汉代开始通畅的丝绸之路,

通向西方世界,

西方的乐器,

如箜篌、琵琶、筚篥等,

随丝路贸易商队进入中原,

它们以独特魅力

受到中原人民的广泛赞誉和喜爱,

并盛行于中国的乐坛,

使中华音乐文化宝库更加丰富多彩。


看看古代人是靠什么乐器“抖”起来的~


箜篌



箜篌有三种,分别是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三者都是弦乐器,但竖箜篌与凤首箜篌,属于竖琴一类,卧箜篌则属于中国的琴、瑟一类。竖箜篌与凤首箜篌的来路也不同,前者出于波斯,后者来自西南。中国的古乐器筝、筑、琴、瑟,都是平放双手弹奏,成为演技上的习惯方法,中国的乐人参与了卧箜篌琴瑟的制作,把这种习惯施之于箜篌,从而有了卧箜篌的制作,它的名称仍取外来语以名之。

△抱箜篌女乐俑(唐金乡县主墓)


箜篌在汉代,初名空侯或坎侯。箜篌的字形,是汉以后的新造,司马相如《凡将篇》:“钟、罄、竽、笙、筑、坎侯”,在汉时尚无箜篌两个新字,但它与中国的古乐器排列在一起,可见已通行于社会了。

箜篌的输入,源出于波斯,伴随着商人或艺人传入。波斯在安息王朝时(公元前248一公元后227),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路,便与中国发生了交通关系。在这一段悠长的时间里,波斯文物向东方传播,如同货币一样进入中国,竖箜篌就是其中之一。


竖箜篌


△ 竖箜篌


竖箜篌在中国乐坛上,盛行于晋以后到隋唐时代。实物虽已不存,但在雕刻与绘画中,颇多资料。在大同云冈石窟第七洞浮雕上,有竖箜篌。新疆是古代波斯音乐较早输人的地方,和阗附近发见的土偶与克孜尔发见的木雕,俱有弹奏竖箜篌的形象。这是自西而东所遗留的古代造型文物。这种竖箜篌的行踪,由安息和后来的波斯,逐渐东行,伴随着伊朗族人的商旅或艺人,到达和田,到达库车,到达长安,西亚的乐音愉悦了东方的听众。


卧箜篌


卧箜篌疑为仿照琴、瑟、筝、筑而制的乐器,按照中国弹奏的方式,放置弹奏,与竖箜篌的竖抱怀中,两手擘弹者不同,其式不见于波斯,在印度有维那,与之相近。但维那的共鸣器附有大型的葫芦,发音清越,与之又不相同。


卧箜篌的历史,更早见于中国文献中。晋曹毗的《箜篌赋》说:“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按之时代,它所描写的可能是卧箜篌。在古乐府诗中,也曾常常提到箜篌,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女子兰芝,“十五弹箜篌”便是一例。在当时是女子常习的乐器。魏曹植、梁简文、唐李贺都作有《箜篌引》,梁简文《赋乐名得箜篌》诗:“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也是一个女子在为舞蹈伴奏。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是箜篌的另一种样式,由西南缅甸(古代骠国)传入。至今缅甸仍流行着这种乐器。杜佑《通典》说:“凤首箜篌,箜颈有轸”,这是较早的文献记录。在敦煌千佛洞壁画中,有凤首一弦琴,也就是凤首箜篌的形象。凤首箜篌大概是由于器上的凤首装饰得名。《通典》说:“凤首箜篌,箜颈有轸”。又《文献通考》说:“凤首箜篌出于天竺伎也。其制作曲颈凤形焉。扶娄、高昌等国凤首箜篌,其上颇奇巧也。”扶娄在古代越南,高昌在我国新疆。这些地区而来的艺人,集于长安,因此这种新传来的乐器,就盛行于中国的乐坛,它的形象常见于中国艺术中。


汉以后由“坎侯”、“空侯”而制新字“箜篌”,作为自南北朝以来沿用的定名,并推广到朝鲜、日本和其他使用汉字的地方,沿用至今,从这个乐器上,也表现出各民族文化交往的关系。


琵琶


琵琶的传入,相传也始于汉代。《隋书(卷十五)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


△横抱琵琶骑马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汉刘熙《释名》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郤曰批,引手郤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乐器既出于胡中,也就是从西域传来;则其名称,也应是西域语言的译音。“琵琶”二字是从琴瑟等字联想创造的,二字读音,古皆入声。萨珊王朝与唐代相互交通,波斯胡姬的乐舞演技,迷漫着唐代长安的社会上层。这种乐器的名称,也就成了国际的通名。是印欧语系的这一名词,注入中国汉语中,成了新事物新艺术为一般爱好。唐代诗人的歌咏中,常常出现琵琶。王翰《凉州词》写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


这首诗是当时著名的绝句之一,歌人传唱。而琵琶演技的著名艺人,则乐坛辈出,这都可见当时的习尚。琵琶以出胡中,又名胡琴。唐初四川射洪大诗人陈子昂,曾以千金买一胡琴,即是琵琶。琵琶已经成为名贵乐器的一种。


秦琵琶


在汉唐时期,中国琵琶,可以区别为三种类型。根据唐代的文献,可知当时的琵琶,有阮咸(秦琵琶)、曲项及五弦琵琶三种。现在这三种唐代琵琶的实物,都还存在。


汉代,西域有琵琶输入,取其名叫秦琵琶,它由中国乐器为主演变,“兼似两制,谓之秦汉”,所以又叫秦汉子。因为爱好这种乐器的有晋竹林七贤的阮咸,又因此从唐初以来,叫做阮咸,这是汉族在音乐上的创造。

△新疆克孜尔第118窟公元八世纪奏阮咸

(琵琶)图(局部)


曲项琵琶


《通典》说:“曲项……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大概自汉代就已输人,所以俗传如此。在晚汉的古墓中,也曾发现有石刻的弹琵琶的浮雕,因避免与秦琵琶混同,所以冠以曲项二字。它盛行于北朝,在北魏时代的敦煌壁画中,云冈石刻中,都看到这种乐器。此乐本出胡中,《隋书(卷十三)音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隋统一南北,在九部乐中,琵琶为主要乐器。至唐而传入日本,今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唐代的曲项琵琶,四弦四柱,体作梨形,是一种标准的唐乐器。据林谦三氏及岸边成雄氏的研究,这种琵琶发祥于西亚地方,为波斯、印度、中央亚细亚诸地重要的乐器之一。隋唐胡乐中,天竺、龟兹、疏勒诸乐,都使用这种乐器。



五弦琵琶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自西汉张骞奉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就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汉魏之交,西域乐人不仅带来了箜篌和四弦琵琶,也带来了五弦琵琶。这种乐器自西域传入中原后,公元五六世纪盛行于北朝。唐代杜祐《通典》:“……然吹笙、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


五弦琵琶的构造与四弦琵琶大致相同,共鸣箱多呈半梨形,面板上设有十个品位,琴轸分列琴头两侧,左三右二。琴弦使用丝弦,两条外弦使用子弦(定弦也相同),向内依次为中弦、老弦和缠弦。五弦琵琶盛行于隋唐。唐代的五弦琵琶制作非常考究,在面板上还粘有皮革或玳瑁薄片,其上还镶嵌或绘有各种纹饰或图案。五弦琵琶只流行到唐代,到了宋代,便不见教坊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筚篥



筚篥,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


它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的筚篥演变而成的。在新疆的许多石窟中都有筚篥的描绘。它是龟兹乐中的固有乐器。

△骑马吹筚篥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手中筚篥模型损毁)


筚篥的构造是比较复杂,是在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形上看,筚篥与笳比较近似,所以人们把筚篥又叫作笳管。筚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质感鲜明,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器乐。

编辑:米唐

运维: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

出品:西安市文物局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金乡县主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