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民居(1)·人类最后的穴居遗存

摘要: 冬季的北方乡村,万木凋零、朔风凛冽,自然界的一切仿佛都蜷缩起来,人们此时也都爱宅在家里,顺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古谚。而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怀念起在黄土高坡上住窑洞的日子,那高大弯曲的穹顶、温暖的火炕、炕围上古拙的彩画、灶台上蒸腾水汽的铁锅、奇异图案的剪纸、阳光透过窗棂缓缓爬动、炕桌上的茶碗闪闪发光。窑洞里的冬天满足了 ...

冬季的北方乡村,万木凋零、朔风凛冽,自然界的一切仿佛都蜷缩起来,人们此时也都爱宅在家里,顺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古谚。而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怀念起在黄土高坡上住窑洞的日子,那高大弯曲的穹顶、温暖的火炕、炕围上古拙的彩画、灶台上蒸腾水汽的铁锅、奇异图案的剪纸、阳光透过窗棂缓缓爬动、炕桌上的茶碗闪闪发光。窑洞里的冬天满足了回归原始的所有想象,人们住在洞里,日子过得踏实、安稳。

河蚌绘·窑洞的立面结构及名称。

在我国青海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分布着一片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高原横跨青、陕、甘、宁、晋、豫、蒙七省,其中以陕甘晋高原为核心的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独特的黄土地文化。这片土地降雨量稀少、植被稀疏、黄土层厚达百米以上,生活于此的人们因地制宜,开挖黄土窑洞居住,是窑洞民居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下沉式窑洞,如今消亡最快的窑洞形式。

靠崖式窑洞·终将倾颓的人类穴居遗存

通常我们以窑洞的样式将其分为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三大类。

靠崖式窑洞一般是在黄土山坡边缘向里面开挖的洞穴,顶部为拱形,底部为长方形,是最基础的窑洞形式。这种窑洞常见于陕晋地区的山村,尤其是沿黄河两岸,这里胶土多,质硬而油性大,当地人称为红壤土山,因而我们看到的靠崖式窑洞大都是深黄偏红的颜色,单纯的黄土没有粘度,是不可以打窑洞的。

延安杨家岭靠崖式窑洞,拍摄于2015年。

山村往往正对开阔的沟壑,地势高亢、日照充足,窑洞前留出一块平地作为院落。不过现实中这类背靠山崖、面对沟壑、朝向阳光、坡度适宜的绝佳位置很难寻觅,所以这类村落的布局往往经过精心计算,适于居住的地段都被充分利用。山坡被划分为多层,每层的窑洞多孔排列,层与层之前的道路呈之字形相连,整座山村远看犹如城堡,气势恢宏。

河蚌绘·靠崖式窑洞结构图。

2004年我在碛口李家山第一次见到了成片的靠崖式窑洞,当时正是春节,一进村就听见锣鼓家伙的声音,村口戏台上正在演晋剧,全村老少都聚集在这里看戏,场面热闹。这座戏台位于村子最下方,属于公共建筑,占据了全村最好的地势。李家山窑洞呈阶梯式分布,陡峭的山崖成70度角,这是最适于开挖窑洞的角度。如今原始的土窑洞已经很少见,大多数都会在前面接出来一段,称为接口子窑洞。这是为了弥补生土窑面容易风化的缺点,立面美观的同时也扩大了使用空间。

吕梁李家山村。

在李家山我们认识了一位挑水的李大爷,当时村里的公共水井位于山下,住在上面的居民都需要来这里挑水。大爷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晃晃悠悠、极为缓慢的往山上走,兰老师自告奋勇去帮忙,结果没走两步就洒了一半儿。大爷说,你这小子不行啊,还不如我这个半身不遂的老头。大爷此前在北京海淀跟儿子开了个修车铺,去年得了半身不遂,只能回来养老了。回来以后从只能躺着到能坐起来,现在竟能下山挑水了,大爷说还是住窑洞养人,看来诚然。村里的田地位于黄河岸边,村庄多建在半山腰,再往上走住户就越来越少了,这和取水不便有很大关系,夏天还有管子可以把水抽上去,冬天就只能自己去挑,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李家山村全貌。

李家山村戏台,拍摄于2004年。

李家山村戏台,拍摄于2004年。

李家山村一角,拍摄于2004年。

独立式窑洞·变化多端的洞中天地

独立式窑洞是如今最常见的窑洞形式了,这类窑洞直接以土坯、砖石平地起拱,建好结构再在上面覆土或砖石,这样既保留了窑洞的内部环境,又节约了木材。独立式窑洞可以直接在平地上修建,相当于一栋栋独立房屋,因而遍布于城市、乡村,还可以组成多层的窑上窑、砖木混合的大型窑院,一些早期靠崖式窑洞坍塌后,在一旁修建的往往是这类窑洞。独立式窑洞形式多样,相貌各异,从材质上可分为石窑、砖窑、土窑、土木混合等形式,从结构上有单层,多层以及土石箍窑等等。独立式窑洞分布范围极广,从最简易的土坯麦草箍窑到奢华的砖石窑院城堡,从新疆吐鲁番到北京门头沟都有分布。

河蚌绘·窑洞民居的各种形式。

麦草箍窑是独立式窑洞的最原始样貌,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再用拱圈窑顶,上面填些薄土呈砌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这种窑洞制作简便,成本极低,但是结构单薄、冬冷夏热,从前分布于甘肃陇东一带贫困区域,如今基本都废弃了。独立式土窑是用砖石起拱,上面覆土修建成房屋的样式,这类窑洞今日在陕晋地区最常见,米脂、绥德等老城中的大部分窑洞都是这种。独立式土窑洞一般是并列三孔,一明两暗,中间为堂屋,内有通道进入两侧卧房,屋内火炕相连,温暖舒适。从前一些富裕人家还修筑了二层土窑洞,即一层窑洞上面再盖一间木质房屋,称为“窑上房”,作为小姐绣楼。

绥德文庙,一座典型的窑上房。

米脂县窑洞新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的连排独立式窑洞。

绥德县窑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2011年我在平遥住过几个月窑洞,院子建于明末,立面相当朴素,廊檐上也没有雕饰,但住起来却非常舒服。这个院落大抵呈正方形院落,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阳光都直射进卧房的炕上,摆个炕桌在火炕上盘腿一坐,上午喝茶、画画、干活儿,下午找几个朋友去南大街长升源打来黄酒,切两斤冠云牛肉,回来靠在火炕上温酒喝,黄昏的阳光透过窗格缓慢移动,一直落到房山后面,非常惬意。清代以后的院子都是长条形的,为节省空间两侧厢房都顶着正房两侧窗户盖,称为“奴欺主”,这种格局影响了正房采光,降低了舒适性。

独立式黄土窑洞。

通体石砌的独立式窑洞一般分布于黄土高原与山区的结合部,这里石料随处可见,于是人们直接劈石筑窑。一般来说石窑洞要比土窑洞矮一些,因为太重的石头顶部无法承受,房屋从里到外连窗台、门槛、拴马桩、佛龛、油灯碗槽都在石料上直接抠出来,有些大户人家还在檐下凿出排水石槽、仿木斗拱,石雕念珠,简直就是一场石匠的炫技。这类石窑洞主要分布在太行山沿线,石窑洞一旦砌好,就可以一直住到地老天荒,几百年都不用维修。

河北井陉县石窑洞。

2005年,我在河北井陉住过石窑洞,这户老乡住在微水镇附近一个山村,他们家已经盖了一座坐南朝北的新房,一家四口住在新房里。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大婶让我住进了280年历史的正房石窑洞。当时也是觉得新鲜,然而那是个雨季,石头屋里潮的不行、又阴又冷,于是第二天就搬出来了。

井陉石窑洞,拍摄于2005年。

石窑洞上的佛龛,用料非常精细,近二百年历史。

石材筑屋虽说看着体面、美观,但舒适感确实难比土窑,黄土作为最原始的建筑材料的确有着先天优势,松软的土层仿佛能够呼吸,冬天保温、夏天吸潮,这是愣头愣脑的石头无法比拟的。我问大婶为什么新房盖在南屋,不把北房拆了重启,她说这房是祖上留下来的,看着这么新不忍拆掉,再有也拆不动,单把这一院子石头运出去都是个大工程。

吴堡县三孔石窑洞,拍摄于2012年。

2012年,我在陕北吴堡老城里也见到了为数众多的石窑洞。老城位于吴山之巅一块平地上,面临黄河,三面悬崖,海拔近八百米,这为取土带来了极大不便。好在吴山是座岩石山,附近出产一种名为“天才石”的特殊石料,不需雕琢就有天然的白色花面。于是当地人就近采石,建起了这座石头城。由于是集中建设,这里的窑洞形成了标准规格,当地人俗称“尺八的锅台二尺的炕”,灶台和火坑的标准定了,窑洞的大小和进深也就定了。山城里的石窑洞大门大窗,光线极好,而且山顶也不返潮,居住舒适。

河蚌绘·吴堡老城。

解放前富户多的石窑洞多为“一寸三錾”,即每一寸石料都要用錾子凿三次找平,这样做出来的窑洞立面平整精细、坚固耐用,立面上方还设有马头石,石雕下檐等装饰。当地顺口溜形容冬天住窑洞,“狗窝卧下狗,烟洞转开斗,出烟一袖口,风刮如雷吼。”如今吴堡老城已经废弃,这种窑洞里猫冬生活也随之消亡。

吴堡老城中,荒废的石窑洞。

来源:今日头条河蚌履行

编辑:蔡丽君 审核:王璞

往期好文:

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甘肃兵团神秘仙境:祁连深处鱼儿红(二)

甘肃兵团神秘仙境:祁连深处鱼儿红(一)

玉门文史:关于红山寺的考证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西北荒原深处有军垦:玉门青山农场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古代在甘肃建都的二十二个国家详解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甘肃兵团西湖农场那些往事

火烧沟文物九江“寻亲” ——玉门与九江的历史穿越

玉门4000年历史文物展 隆重献礼江西省九江市国庆

  

玉门“英雄们”凯旋归来

  

河西走廊古老“主人”在玉门昌马经常出现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三代人的神话-国营黄花农场

  

玉门:一座原始村 道尽千年史

  

长城万里花开玉门

  

千年屯垦热土玉门

  

印象玉门

  

守望长城精神家园(一) 长城脚下玉门花海子

  

玉门祁连一神秘地方引国内外人士关注

  

两条河与两座城

  

石油摇篮 诗韵玉门

  

玉门这件神秘文物难倒众专家

  

美图:意象玉门

  

玉门古代“帅哥”成为网络靓仔

边关黄花营

阿拉伯人记载的玉门关在今玉门市

  

宋代地图证明古玉门关在今玉门市

  

西汉玉门关最初在今玉门市考

  

西汉玉门关遗址质疑

  

人形彩陶罐成为国家博物馆镇展之宝

  

最早玉门关位置之说又添力作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玉门文物亮相国博

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西北边城骟马城:一座城池 一段传奇

塞城倩影——疏勒河流域古城堡图片展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四)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三)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二)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一)

疏勒国 疏勒县 疏勒河

小河的文化生命力

祁连山天堑古道昂藏沟考察

玉门千年独登山盐池史海钩沉

玉门赤金峡摩崖石刻初步考证

一个有三座古城的小城

斯坦因笔下的玉门黄花营

长城脚下黄花营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昌马东大沟关隘遗迹初探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一首诗 一座城——绵延千年的诗意之城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玉门市博物馆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