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大傩驱疫——汉画像石拓片艺术图鉴

摘要:    前言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在墓室、祠堂、汉阙等石质构件上雕刻画像的石头,不仅是精美的汉代文物,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被誉为“绣像汉代史”,是最能代表汉代的艺术。汉画像石作为祭祀文化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要为逝者在地下世界里提营造一个完美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有神仙护佑、圣贤陪伴,吃不尽的“太仓”美食,看不 ...

   前言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在墓室、祠堂、汉阙等石质构件上雕刻画像的石头,不仅是精美的汉代文物,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被誉为“绣像汉代史”,是最能代表汉代的艺术。

汉画像石作为祭祀文化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要为逝者在地下世界里提营造一个完美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有神仙护佑、圣贤陪伴,吃不尽的“太仓”美食,看不完的乐舞百戏,出行时有浩浩荡荡的车马队列,墓主人在地下世界中享受着比生前还要尊贵的生活。为了保护墓主人的安全,驱邪避疫也是重要的内容。本展览精选山东、山西离石画像石中的部分画面,来展示汉代人驱邪避疫的手段和方法。

2020年春节前后,中国正经历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抗疫战争,在以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努力,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胜利,仅以此展献给在抗疫前线战斗的勇士们。

   第一部分 大傩驱疫 

  

  

远古时代,由于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各种天灾和瘟疫充满了恐惧,认为是鬼神作祟。夏商时期,傩文化已初具雏形。古人通常戴着面具,把自己装扮成面目狰狞的傩神,跳着狂热的舞蹈,以一种“以邪压邪”的姿态来驱邪避疫。到周代,傩更是被纳入了礼制的范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傩祭仪式,用来驱逐瘟疫,保佑人们平安。汉代的大傩,基本沿袭了周代的制度。

  

寨汉墓前室北壁横额上,刻画了一幅大傩图,形象的展示了汉代大傩的景象。由人装扮的十二个神兽在方相氏的带领下,正在举行一场大傩仪式。但见方相氏手脚并用,分别持刀剑戟等兵器,头上安装了弩机,裆部是一盾牌,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而十二个神兽或奔走捉拿,或“蹲马步”恐吓,或伏地狙击,或化作虎头吃蛇,而其周边有长着足的鱼,人首蛇身、人首鸟身的妖,有头无身的怪,等等,这就是他们要驱赶的鬼怪。而图中间和两端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则是帮助举行傩仪的神灵。这场面、这阵式,还是非常震撼的。

大傩图:北寨汉墓画像,石面纵49厘米,横282厘米,减地平面线刻。图中十一个奔走捉拿状的神兽和右上部衔蛇的虎头即是十二神兽,其周边奇形怪状的动物是驱赶的对象即鬼魅;图两端及中间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神兽(局部)

方相氏:虎首,张口露齿,四肢长毛,左手执戟,右手举刀,左足握剑,右足握刀,胯下立一盾,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方相氏、凤鸟等: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 石高135厘米,宽30厘米,浅浮雕。上部一神兽类方相氏,虎首,头顶弩机,左手持斧,中刻一大鸟衔珠及一有翼的兔,下刻一凤鸟衔绶。

凤鸟、方相氏、人物: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石高149厘米,宽53厘米,浅浮雕。上刻二凤鸟相对,衔绶;下刻一神兽类方相氏,虎首,头顶弩机,一手持锤,一手持斧;再下是鹰捉兔;最下是二人交谈。

天神出行、大傩图:嘉祥武氏祠画像,画面分四格:上格,天神出行,天上七星高悬,卷云飘飞,天神在一众仙人护卫和迎接下,乘龙车出行;下一格是“雷神”“电神”出行;再下是大傩场景,方相氏带领一众神兽举行大傩仪式;最下格是狩猎图,有大力士逮兽、扛兽、拔树形象。

雷神出行(局部):雷神乘云车在一众仙人的牵引,及后面风神风吹下向右行进,雷神坐在云车上,一手持锤举起,车后立一鼓,此系布雷神器。

电神打闪(局部): 三电神一手持锤,一手持铁,敲击生电。有二龙相交,龙头倒悬,下一人跪伏于地,一电神正在其上持器大力敲击。

大傩逐疫(局部):一众神兽在方相氏带领下正在举行大傩仪式,方相氏头顶弩机,手脚各持刀、剑、戟、钩镶四种兵器。

  第二部分 四神除疫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刻画在墓中主要是起镇墓驱邪的作用即镇守四方,驱邪除鬼,保卫墓主和他的灵魂。古人夜观天象,惊异环绕周天之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似龙,西方似虎,南方似鸟,北方似龟,于是创造出这四方神灵。

  青龙:石面纵120厘米,横29厘米,减地平面线刻。刻一条青龙:双角,口有利齿,唇上生须,口衔瑞草,草与龙相缠绕。

  白虎:石面纵120厘米,横30厘米,减地平面线刻,局部残缺。刻一白虎:张口露齿和舌,竖耳,周围卷云飘飞。

  朱雀、玄武:北寨汉墓画像,石面纵120厘米,横47厘米,减地平面线刻。上刻朱雀,正面展翅而立;中为方相士(蚩尤),虎首,张口露齿,四肢长毛,左手执戟,右手举刀,左足握剑,右足握刀,胯下立一盾;其下为玄武,龟、蛇相绕。此图与上两幅图共同组成“四神图”。

白虎:费县刘家疃汉墓画像,浅浮雕。画面刻白虎,张口露舌,长尾有翼。

龙虎: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石长117厘米,宽31厘米,浅浮雕。画面左刻一龙,右刻一虎,间有两只鸟,一小兽似虎,

  仙人、虎:石面纵120厘米,横47厘米,减地平面线刻。上部刻一兽首神怪,长毛大耳,双手捧一物喷火;其下刻两虎嬉戏。

  羽人、龙虎凤:北寨汉墓画像,石面纵118厘米,横50厘米,减地平面线刻。上刻一羽人,腾空而飞,下一青龙、两翼虎、一朱雀,亦作腾飞状。

  朱雀、铺首:费县刘家疃汉墓画像,浅浮雕。上刻一朱雀展翅正面立,孔武有力;下刻一铺首衔环。

四神图:长清大街汉墓画像,拓本长245厘米,宽64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左端刻二虎相戏,右刻二龙交颈,中间上部刻二朱雀相对而立,下有四羽人,再下是玄武,龟蛇相绕,二头靠近。画面另有二人物,一神兽,有榜题“左交龙、右白虎”,上部是卷云纹。

孔子见老子、比武、玄武:陕西绥德刘家沟汉墓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上部为孔子见老子,老子居左,孔子居右,中间项橐;下为人物比武、拜见;最下是玄武。

  第三部分 人工防疫

  

  在气势汹汹的疫病面前,单独靠大傩仪式显然是不够的,它只能带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加强人员保卫和卫生扫除也是很重要的。

官府大门图:北寨汉墓前室南壁画像。上方横额是一座两层的官府大门,两侧是一对子母阙,两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下边三图是大门的特写:中间是两亭长捧盾,并配备了武库兵栏;两侧是人拥彗与击鼓。整体配备可谓严密。

  驿站迎宾图:石面纵49厘米,横180厘米,减地平面线刻。左端两进庭院为传舍或驿站,院内有水井,陈设几、壶、盒等用具,院外左上角是一座干栏式厕所;门前一侧有建鼓,另一侧有一人忙碌庖厨事;前有双阙,阙后有人捧盾,阙前大道旁停轺车一辆、马两匹;前有人物三排,捧笏躬立,最前排三人,跪伏于地,迎接来宾。

  洒扫图:石面纵118厘米,横37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二层,上层刻一神怪及四只鸡;下层刻五脊干栏式厕所,一婢女弯腰除扫,旁置虎子和水缸。

  

  墓室东北角的厕所:据发掘报告讲,此厕所原来前边还有扶手,已被破坏。将厕所安置在墓室东北角,不仅有使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辟邪。汉代人认为鬼魅都是从东北方向进入,而鬼怕脏,所以厕所也是辟邪的重要一环。

防范疫病,关键要靠提高人们的抵抗力。而且历来我们提倡末病先防。很早的时候古人发现了具有芳香的植物似乎可以拿来驱虫避秽,所以经常在房子四周装点香草,后来演变为把具有一定功效的芳香类药物佩挂身上或是居所用以防治,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措施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香囊中的有效挥发成分在抑菌抗病毒,调节免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荆轲刺秦王的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秦王的宫殿里图像左右两端各悬一香囊,正是起到这个作用。在豫让赵襄子的图中,豫让位于左侧,其头顶有一香囊,这正是古代贵族将香囊置于厕所用于去除秽气的神器。

仓颉、神农:石纵120厘米,横65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二层,上层刻仓颉、神农:左一人四目,披发,长须,衣兽皮,榜题“仓颉”,右边一人坐于兽皮上,与仓颉交谈,有榜无题,此人可能是神农,仓颉四目,相传是他发明了文字,神农尝百草是中医的鼻祖。;下层刻二人,皆带有旒的冕,佩剑,有榜无题,此二人是古代帝王。

  

孔子见老子、豫让刺赵襄子:石面纵119厘米,横68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二层,上层刻孔子见老子:老子在左,佩剑,身后有一枚鸠杖,孔子在右,佩刀,二人在交谈,上部悬一磬、一幢。下层亦刻二人:皆佩剑,左一人头戴进贤冠,背后持一匕首,身后有香囊、玉璧等垂饰,右一人头戴通天冠,右手握剑,仰面,有榜无题,此可能是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持匕首者是豫让。

荆轲刺秦王:石面纵120厘米,横72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二层,上层刻二人相斗:左者舞剑至头顶,右者头戴通天冠,惊恐万分,双手举起,有榜无题。此可能是聂政刺侠累故事,左者是聂政。下层刻荆轲刺秦王故事:左一人身材臃肿,佩剑,右一人为荆轲,佩剑,上身赤裸,左手持梃,足下一方盒,两人中间有一楹柱,柱上穿一匕首,两人背后各有一香囊。

  第四部分 圣贤镇邪

  

  

汉人在墓室中刻画了很多圣贤形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从古以来就有祖宗崇拜的情结,凡是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最后都神化为“圣人”,而圣贤在处,鬼魅是不能近身的,从而也起到辟邪作用。

  沂南北寨汉墓内刻画了伏羲、女娲,仓颉、神农,以及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齐桓公释卫姬、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还有荆轲刺秦王、豫让刺赵襄子等刺客故事。

  伏羲: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 石高117厘米,宽35厘米,浅浮雕。上刻伏羲,人首蛇身,右手指规,胸前一日轮,内中有金乌、九尾狐,下面是一“山”字形座,有玉兔捣药、神兽、仙人等在左右。

女娲 :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 石高116厘米,宽32厘米,浅浮雕。女娲人首蛇身,左手执炬,胸前一月轮,轮中有玉兔捣药和蟾蜍。下刻二鸟衔鱼,再下一大树,树间一鸟栖树上鸟巢,树下一人推树,一人执杆捣鸟巢,此是急于升仙的人们在寻找仙药。

仓颉、神农:吴白庄汉墓画像,临沂市博物馆藏。石纵53厘米,横116、5厘米,浅浮雕。图像中部为一大树,树上立四鸟,树下一朱雀衔绶;大树左右各有一人,左者站立,佩剑,戴通天冠,右者四目,坐于榻上,面前陈设樽与耳杯,此人应是仓颉,对面人可能是神农。

大禹、神兽、人物: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临沂市博物馆藏。石高122厘米,宽40、5厘米,浅浮雕。上一神人正面蹲立,双手操一长蛇。中刻一人,头戴冠,两肩生翼,两侧各有一只小鸟,双手扶锸而立,此人应是大禹。下一长喙、鸟首、兽身、有翼神怪。再下二人在交谈。

周公辅成王:石面纵119厘米,横49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二层,上层刻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左一人着长衣,拱手立于席上,似未成年,当为成王。右一人戴高冠,佩长剑,双手举一曲柄盖,罩在成王头上,当为周公。下层刻二人物,左一人佩长剑,手执名刺,右者扶棨戟,有榜无题。

周公辅成王、郦姬故事:嘉祥宋山小祠堂画像,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石纵69厘米,横68厘米,1969年嘉祥县城南南武山出土,减地平面线刻。上层周公辅成王,中层郦姬设计害太子申生的故事,下层车马。周公制定的周礼,孔子十分崇拜,把恢复周礼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

  季札赠剑、二桃杀三士:石纵69厘米,横64厘米,减地平面线刻,1978年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出土。上层西王母;二层季札赠剑;三层二桃三士;四层车马出行送别。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四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季札拜访徐国时,看出徐国国君喜欢自己的剑,但因还要出使他国,就想出使归来后赠剑,待再来时,徐国国君已去世,季札按守承诺,在徐国国君墓前拔剑相赠。

  齐桓公释卫姬:石面纵115厘米,横68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二层,上层刻齐桓公将伐卫,卫姬请罪的故事:左一人头戴山形冠,佩长剑,榜题“齐桓公”;右边一妇人跪伏于地,榜题“卫姬”;旁有一女侍,手捧方箧,榜题“御者”。下层刻三人,榜题有“齐侍郎”、“苏武”、“管叔”。

  狗咬赵盾:石面纵120厘米,横68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二层,上层刻晋灵公欲杀赵盾的故事:左者佩长剑,张弓拉弦者,榜题为“晋灵公”;右一人扬袖至头上,双足跳起,惊恐状,此为赵盾;其前一狗,张口猛扑,榜题“敖也”。下层亦刻二人,左一人右手扬剑,右腿高抬;右一人右手前推,左手握剑,二人间悬一玉璧,左下角有一只凤鸟,有榜无题。

  豫让刺赵襄子:石纵47.5厘米,横276厘米,浅浮雕,兰陵县兰陵镇出土。豫让是智伯门下之士。智伯伐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多次行刺赵襄子为主报仇,最后一次是在桥下埋伏,未遂后被捉,豫让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要求,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然后自杀。

  圣贤图:1966年费县垛庄镇刘家疃村发现,原地保存。画面纵60厘米,横125厘米。左侧二人似为孔子与老子在看竹简,右侧三人居中人戴笠按锸,应为大禹。

  孔子见老子:嘉祥武氏祠画像,济宁市博物馆藏。石纵37厘米, 横163厘米。凸面线刻, 嘉祥武氏祠构件。画面刻有两车、三马、九人物,有“孔子、老子、孔子车”榜题,左侧有清代人黄易的题字。

  孔子见老子:1962年峄山镇野店村收集出土,邹城博物馆藏。石纵80厘米, 横95厘米,浅浮雕。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孔子问礼故事,老子居左上角,孔子与之躬身相对,二人之间是项橐。下层为龙拉軿车及四鱼拉軿车。上层孔子见老子,下层龙鱼各拉一辎车。

  令相如完璧归赵:石面纵119厘米,横71厘米,减地平面线刻。画面分三层,上层刻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二人腰束带,袖卷起,左者佩长剑,左手举璧于头上,榜题“令相如”,右一人榜题“孟犇”。中间一格亦刻二人,均佩长剑,戴武弁大冠,长须,二人中间悬一璧,下一盾牌,有榜题“铁盾”。下格刻一龙、一虎。

  荆轲刺秦王: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墓门楣画像,榆林汉画像石馆藏。

  石纵37厘米,横168-178厘米。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出土。上层为西王母仙境与墓主人升仙,亦或穆天子拜见西王母故事。下层为荆轲刺秦王,右下角为易水送别场景。

  荆轲刺秦王:嘉祥武氏祠画像,上层管仲射小白故事,中层荆轲刺秦王,下层伏羲女娲 ,人首蛇身,手持规、矩。

  第五部分 仙界无疫

  

  

汉代人认为死后成仙是最好的选择,成仙成为汉代人最大的梦想。仙界是没有什么瘟疫的。到了东汉末期,人们甚至认为可以通过修行,达到“白日飞升”,可以活生生的变成“仙人”。为了成仙,人们渴望得到西王母、东王公的仙药,在沂南北寨汉墓墓门东西两立柱上,分别刻画的东王公、西王母,他们分别坐在山字形的高座上,两边有玉兔或仙人在捣仙药。

  西王母:北寨汉墓画像,石面纵123厘米,横42厘米,浅浮雕。上刻一翼虎,张口露齿和舌,蹲坐姿势,其下一兽类虎;下刻西王母端坐在山字型高座上,左右各一玉兔捣药。一虎穿行于座间。

  东王公:北寨汉墓画像,石面纵123厘米,横37厘米,浅浮雕。上刻高禖神揽抱伏羲女娲,伏羲执矩,女娲执规,两角各刻一个半身鸟;下刻东王公坐在山字形高座上,两侧各有一仙人捣药,一龙穿行于山字形高座之间。

厥张、仙人、神兽:北寨汉墓墓门中立柱画像,上刻厥张士脚踩弩拉弦,口衔箭,孔武有力;下刻一虎,右向;再下一羽(仙)人,双手上举;最下是一正面虎首,两前肢盘曲下按。

仙女飞升前室立柱局部画像

仙人饲马图:离石左表墓画像,高130厘米,宽90厘米;离石汉画像石博物馆藏。上部有一羽人,头梳双髻,身着羽衣面右,双手各执一株仙草喂龙马,龙马未刻绘尾部,面左,张口,呈奔跑状,似在急着吃仙草;中部有一左向行走的神兽,竖耳张口,有一伫立的神鸟,鸟只刻绘出头和身体上部;下部有一较大的柿蒂纹饰。

升仙图:高135厘米,宽53厘米,厚19厘米,1972年离石交口村征集;离石汉画像石博物馆藏。上有一神龙,身修长,曲颈张嘴,长尾上翘,做前扑状;下横刻绘为二十四位骑吏策马飞奔,他们各具风姿,队列中有飞禽走兽,又竖刻绘又伫立守卫仙境的二只神鸟。

  升仙图:高135厘米,宽53厘米,厚19厘米,1972年离石交口村征集;离石汉画像石博物馆藏。上端右有一羽人面左躬身立于玉柱悬圃之上,接迎状,头顶曲柄华盖;左残留一悬圃。六名骑吏策马前奔,其中后四骑吏并弛,二位猎手骑马超前张弓引箭,骑吏所乘马匹膘肥体壮,四蹄飞扬。下竖刻绘二位身着羽衣、手持棒躬身相对而立的羽人。

  云车、瑞兽:离石左表墓画像,高110厘米,宽93厘米;1919年离石马茂庄村西鱼塌梁出土;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上为四鹿驾一华盖云车飞行,驭者头梳双髻,扬鞭勒缰,主人戴冠着袍,稳坐其后;中为一“三叉”形图案,三面空间内有神物。下丘峰上有一虎,肩生翼,张口追逐逃命之狐;一枭立于左侧,有驱魔辟邪之意。画面左、上边饰为蔓草状勾连云纹,右边饰为蔓草状连线云气纹的双纹饰。

  河伯出行:高110厘米,宽95厘米;1919年离石马茂庄村西鱼塌梁出土;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上部四鱼驾云车,车中竖旄,前有长者戴冠着袍端坐,后为少者,头梳双髻;二位羽人骑鱼随行,两鱼体肥尾长;下有三人,山丘上立一鸟。左、右为蔓草状连线云气纹边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