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观展】怎么才能看懂“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

摘要: 前段时间与朋友闲聊,一个话题就是正在深圳博物馆热展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有些朋友表示没有看明白这个展览。这让我感到奇怪,因为深圳博物馆的大部分临时展览,以展览信息量丰富著称。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就是普通观众如何能够看懂一个文物展览。为了解答这个困惑,我与一个理工科背景、青铜器知识为零的朋友,以普 ...

前段时间与朋友闲聊,一个话题就是正在深圳博物馆热展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有些朋友表示没有看明白这个展览。

这让我感到奇怪,因为深圳博物馆的大部分临时展览,以展览信息量丰富著称。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就是普通观众如何能够看懂一个文物展览。为了解答这个困惑,我与一个理工科背景、青铜器知识为零的朋友,以普通观众的视角,把这个展览从头看到尾。

在看这个展览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的叙事逻辑。

序厅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展标,上面有展览名称与有代表性的文物,让人对展览性质一目了然。还有一个展览前言,囊括了文物来源、展览主题等基本情况。

展标墙

走过展标,便是一个序厅,像一个展览知识的预热,包括:“西周年表”、“西周早期势力范围图”、“青铜器分类表”、“本次展览涉及的重要发现分布图”。

序厅

“西周年表”,包括西周天子的次序与在位时间、处于西周的哪个阶段(早、中、晚期),还有历代天子谥号(如“武王”、“成王”)的金文字体。

“西周早期势力范围图”、“本次展览涉及的重要发现分布图”,介绍了宝鸡及文物出土地点的地理方位。为什么地处华夏边陲的宝鸡,能有如此发达的青铜文明?在此肇兴的小邦周,如何灭掉了大邑商,并有效控制新的疆域近300年?这是我看到这两个图时产生的疑惑。

“青铜器分类表”,介绍了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功能,对不了解青铜器的观众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单元 周王朝的建立

从单元名称上看,很明显是与周人伐商有关系。单看展柜中的文物,貌似没有逻辑关系;若仔细看一下展板,叙事逻辑就很明晰了。

这个单元主要为石鼓山墓地、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前者是姜戎族群,后者是古蜀文化的一支。姜戎与国都是周人的盟友,曾经追随周武王伐商。

首先看到的是石鼓山墓地的青铜器,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有些青铜器上有铭文,如“亚羌父乙”罍,含“亞”字形的族徽框、以天干(甲、乙、丙、丁……)为人名,这些多为商人的特征。这些商人的青铜器,出土于商都安阳以西直线距离近700公里的宝鸡,应该是姜戎缴获的战利品。

天干为名、“亞”字形族徽

其后展示的是国墓地的青铜器,以西周早期为主,个别为西周中期。先以多件有铭文的青铜器,叙述了国的简史、与姬姓邢国的通婚关系等;紧接着,西周早期的簋、鼎、甗、豆、卣、盉、盘等青铜器,悉数展现。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是中国青铜器最精美的时代,器型典雅,纹饰以“三层花”著称: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底纹,是为一层;面目狰狞的兽面、姿态典雅的凤鸟为主纹,是为二层;兽面纹、凤鸟纹上的各种阴纹装饰,是为三层。这种层次鲜明、繁缛华丽的装饰风格,与商代早中期的粗犷、西周中晚期之后的简朴,形成了鲜明对比。

石鼓山三号墓出土的“户”方彝、“户”卣等

“户”方彝(三层花的纹饰风格)

单元最后,展示了青铜兵器与车马器,这与“伐”的主题相适应。车战是商周时期的重要作战方式,战车甚至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一个指标。这个时期,兵器种类、车的型制,变化不大。

青铜兵器

青铜车马器

第二单元 周人的礼乐文明

第二单元在一条狭长的通道中,通道左边有一个展柜,展示的为铜钟;展柜右边有四个展柜,第1柜为觚、爵、斝、觯等酒器,第2柜只有尊、卣等两类酒器,第3柜全是鼎,第4柜均为簋。

如果了解商周两代青铜礼器的差异,即便不看展板,也能大致猜出来这里的策展意图:体现“商人重酒、周人重食”的不同风俗。

分别展示觚爵、尊卣、鼎、簋的展柜

铜鼎展柜

铜簋展柜

具体而言:商代以青铜酒器为主要礼器,而周代的主要礼器是青铜食器,以鼎、簋为核心;即便是酒器,商、周的器物组合也不同,觚、爵是商代的核心礼器与酒器组合,周代的酒器则以尊、卣为主。

西周国墓地的一卣一尊组合:“伯各”卣、“伯各”尊

左边的铜钟展柜,则试图阐释周代礼乐文明中的乐悬制度。

铜钟展柜

铜钟展柜

向左走出通道后,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展柜,有簠、盨、铺等食器,还有盘、盉、匜等代表沃盥之礼的水器。尤其是先盘盉、后盘匜的陈展顺序,也体现出了青铜器种类之间的更迭关系。

其他食器与水器

与第一单元多是商代晚期、西周早期不同,这个单元以西周中晚期为主,可以看到从西周中期开始,青铜器及纹饰出现新变化。这里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线索:具有西周自身特色的青铜器、纹饰、礼器制度(如列鼎列簋制度),是从西周中晚期才真正出现的。

第三单元 周王与贵族

这个单元虽然名为“周王与贵族”,但实为“贵族与周王”。展出的青铜器来自于眉县杨家村、岐山县董家村、扶风县五郡西村等三处西周贵族窖藏,重要之处在于铜器上的长篇铭文,记载了贵族往事、贵族眼中与周王的关系,是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

因此,如果不看展板,这个单元的内容是看不懂的。

这个单元的独立柜,几乎均为杨家村窖藏的青铜器。该贵族为单氏家族,铭文记载了文王、武王至厉王、宣王共12代周天子的业绩,以及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王室伐商纣、建周邦、征荆楚、讨猃狁等因公受册封赏赐等重要活动和事迹。

独立柜中的杨家村窖藏出土铜器

其后数个通柜的青铜器,属于董家村窖藏的裘卫家族。

首先看到的是裘卫四器中的三器。其中,“卫”簋记载了周天子对裘卫的册命赏赐,“九年卫”鼎与“卫”盉记录了王公贵族或大臣之间进行租田易地、以物换田等事件,反映了西周中期以后土地国有制度已开始削弱的史实。

展柜中的“卫”簋、“九年卫”鼎和“卫”盉

然后是“公臣”簋、“此”簋、“夨伯作旅”鼎、“夌姬”鬲等裘卫家族的其他青铜器,以它们为切入点,介绍了裘卫家族的四代世系、公伯贵族称谓、女子名称等相关知识。

裘卫家族其他成员的铜器

与“公”、“伯”称谓和女子名称相关的青铜器

最后一个通柜,是五郡西村微氏家族窖藏的青铜器,其中的“五年琱生”尊,记载了一起因土地、奴仆引起的纠纷,与传世的五年、六年琱生簋相互映证,正好完整地揭示了纠纷的详细经过。

五郡西村窖藏出土青铜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窖藏出土的青铜器,正好反映了西周晚期的政治动荡。西周的末代天子——幽王,被犬戎杀死后,西周的京畿故地(即陕西关中地区,包括今天的宝鸡)落入犬戎手中,众多贵族随平王东迁,其家族历代的青铜器便埋在自己的封地内,以便日后重返故乡。

第四单元 西周的青铜艺术

这个单元,首先用两个长通柜,展示了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从“三层花”的细密繁缛,到纹饰风格不再细密精致,再到具象的动物纹抽象为简单的几何纹,脉络较为清楚。

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时代演变

两个独立柜以铭文演变为线索,商代晚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字数由少到多、字体从肥笔到纤细,内容体例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图4.2)

铭文的演变

这个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后一个通柜中的各种动物造型的青铜器,造型生动、构思巧妙,是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图4.3)

动物造型的青铜器

余谈

说实在的,面对这样一个数量众多、造型与功能基本相近的青铜器展览,要想厘出一个清晰的叙事逻辑、讲好一个故事,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平心而论,“周邦肇作”这个展览的架构与叙事,是最适合这批文物的。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去看展览,仅仅是去看个物,还是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更多的知识?

看展览的时候,其实都是我先把展板迅速地看一遍,然后再与朋友讨论,这个单元讲了什么,内在逻辑是什么。我相信,即便没有我,朋友若能把展板好好地看一遍,也能获得与我一样的知识体验。

很多人去看展览,并非是去看展览,只是去看个文物而已。面对详实的知识解读,多数人是不看的,而是“自己去脑补出来各种奇奇怪怪的知识”(朋友的评论)。当然,文字的风格、陈展的形式设计,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普通观众对展览的理解,这是博物馆人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个好的文物展览,应该会向观众讲述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种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文化与思想。

(摄影:黄金哥)

好了,最后有一个提问。下面有三张图,分别是“周邦肇作”展览中的一件马冠饰的不同角度的照片。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有意思,包含了好几个动物。

马冠饰 正面

马冠饰 侧面

马冠饰 后面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马冠饰,包含了几个动物,分别是什么?猜到的请在文末留言,第一位回答正确的读者,将由“稽古维新”赠送一本陕西出土文物的图录。

  

“周邦肇作”往期文章:

  展览预告|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

  周邦肇作——宝鸡文物“押镖”记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