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世界遗产土耳其以弗所案例浅析——兼论考古遗址的价值阐释| 遗产撷英
图/哈德良神庙遗址,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2015年,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土耳其的以弗所(Ephesus)被准许列入名录,为世界遗产宝库又增添了一处绚丽多彩的考古遗址。
图/以弗所地理区位图
遗产概览
以弗所位于土耳其西的伊兹密尔(Izmir)省沿海,这不仅是爱琴海与安纳托利亚 [1]的交界点,也是欧洲与亚洲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座古城必然经历非凡的历史。
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这里就已经是蜚声海外的考古圣地和热门景点:塞尔苏斯图书馆(Celsus Library)、大剧院、克里斯特街(Curetes Street)、哈德良神庙等精美的大型公共建筑遗迹,以及散落在遗址区的居住建筑、喷泉、浴室、人像雕塑等,都描绘出了一幅古罗马时期小亚细亚地区的辉煌城市景观。
图/大剧院与周边遗址群,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图/塞尔苏斯图书馆遗址局部,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图/克里斯特街,来源:全景图库
图/古罗马上层阶级居住遗址,来源:全景图库
图/胜利女神石刻,来源:全景图库
但以弗所本身有着更悠久和辉煌的历史,考古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人定居,并延续到青铜时代,后又经历了希腊移民时期,逐渐发展到古典时期,古罗马文明衰亡后,早期基督教文明、拜占庭文明,直至后来的伊斯兰文明,都纷纷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印记。
在历史中,以弗所不仅是古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首府,也是希腊文明中阿耳忒弥斯女神[2]信仰的圣地,在这里还建造了一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又称为亚底米神庙)。以弗所又是基督教文明中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根据新约圣经记载,这里是圣徒保罗传教的重要场所,同时以弗所教会也是《新约启示录》中圣灵所启示的七座教会之一,在天主教的传说里,这里还是圣约翰的埋葬地和圣母玛利亚晚年居住的地方。
17世纪起,一些文献描述中就已经提到了这座古城遗址,相关的考察和发掘自19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揭示出了大量的遗迹,其中就包括1869年发现的阿耳忒弥斯神庙(部分文物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现遗址处仅存个别构件)、古罗马遗迹、以及在艾亚素鲁克山上的聚居地等。
图/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建筑构件,来源:大英博物馆馆藏数据库
以弗所的考古遗迹
图/以弗所遗产分布图
以弗所古城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发掘,现已发掘的考古遗址和现存建筑一共分为四部分。
(1)楚库勒以气山丘
楚库勒以气山丘位于以弗所古城东南200米,在这里一共发掘了5处不同时代的聚居地,起始于至少8200年以前。这些聚居地遗址中,既有从米洛斯岛进口的黑曜石料打制的石器,也有青铜时代早期金属制作相关遗迹,还发掘了部分贸易货物和海产品,这些都证明了这里很早就成为了爱琴海、安纳托利亚和黎凡特[3]之间的贸易中心和文化熔炉。
(2)以弗所古城
以弗所古城主要包括了希腊时期和受希腊影响的罗马时期的遗迹。希腊时期的遗迹显示,以弗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心城市,而是围绕着阿耳忒弥斯神庙而分散修建的若干个小型独立的聚居点,其中最具特色的遗存就是围护范围共9公顷的防御城墙。
现状大部分地面遗存都属于罗马时期,基本分布在城墙围护的范围内。整座城市依照一个矩形的网格系统规划而成,分为两个城区,上城区被称为“国家广场(State Agora)”,分布着主要的公共和行政建筑,也是城市的信仰中心,下城区则是大型的商贸市场(tetragonos agora)。以弗所城市的西北处是港口,主导着繁忙的国际贸易和交流往来。港口区域由于不断被淤积反而保存完好,有别墅、坟墓、浴室,以及疑似灯塔和仓库等设施,并由几条道路直通城内。
图/古罗马城市复原想象图
图/以弗所古城与港口关系图
(3)艾亚素鲁克山、阿耳忒弥斯神庙以及中世纪居住地
该区域也是由不同时期的考古遗址共同组成,时间上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时代,并持续发展至奥斯曼时期,其中最主要的遗存分布在14至15世纪,包括拜占庭-塞尔柱城堡、圣约翰巴西利卡、阿耳忒弥斯神庙、伊萨贝伊清真寺,另外还有散落的城墙、渡槽、坟墓、土耳其浴室等。
图/圣约翰巴西利卡遗址俯瞰图,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4)圣母玛利亚故居
圣母玛利亚故居位于以弗所古城以南7公里处,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相传圣母玛利亚晚年由圣约翰带至以弗所养老,并在此建居所。公元4世纪后,天主教徒们便在此遗迹之上建造了一座小礼拜堂。
以弗所突出普遍价值的探讨
从以弗所的历史和考古遗址现状不难看出,这座城市有明显的特色:首先它是一处留下了许多不同文明印记的“复合体”;其次,它的遗迹分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似乎显得“杂乱无章”。而价值研究和阐释的重点,就是如何清晰地梳理这其中的历史线索和逻辑,并将重要的文明历程传达给公众。
通过对于申遗文本、ICOMOS咨询建议,以及最终确定OUV标准的文本进行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关于价值理解的思想转变过程,最终完美地解答了以上问题。
(1)从建筑范例转变为文化景观范例
在缔约国的申遗文本中,运用了标准四,阐释的要点是将其作为古罗马海港城市规划的杰出范例,同时将阿耳忒弥斯神庙、圣约翰巴西利卡等作为不同宗教信仰朝圣建筑的杰出范例。以上的视角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类型学思维,这种思维在考古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影响深远。但是,如果基于这个角度,那整片遗址就被肢解为无数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而其连贯性和整体价值将被忽略。有鉴于此,ICOMOS专家对标准四的价值阐释进行了大胆地修正,并提出应该将其整体视作一处“文化景观”。专家认为,所有聚居地的变迁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弗所海港入海口位置随着自然淤积而不断变化,导致了不同聚居地的建造、废止和迁移,这一点在罗马时期到早期基督教时期体现地尤为显著。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弗所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更是一个独特的“聚居地景观”,反映了人类居住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互动。
图/古罗马时期建筑,来源:全景图库
图/建筑细部雕饰,来源:全景图库
图/古罗马居住建筑内部马赛克,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2)对于代表文明和文化内涵的调整修正
缔约国使用了标准三,阐释以弗所见证了历史中多重文明,这一点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同。只是在申报文本中,除了古罗马文明以外,较为平均地阐释了希腊、拜占庭、伊斯兰等文明。但基于遗产要素的保存数量、种类和现状,很明显是以希腊、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占优,其作为见证作用也更为显著。因此,在登录成功以后,在标准三的陈述中做了相应的修改。
针对以弗所文化中突出的信仰部分,缔约国选择了标准六来阐释。其中主要侧重在希腊时期阿耳忒弥斯女神信仰在地中海世界的影响力,以及以弗所在早期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但是ICOMOS对此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见,专家认为除了圣母玛利亚故居以外,并没有足够有形和无形的证据来支持标准六。然而,在最后世界遗产大会时还是保留了标准六,只是在阐释上做了修改:阿耳忒弥斯神庙的遗迹确实稀少,但希腊时期的女神崇拜习俗也间接影响了基督教时期对于玛利亚的崇拜,而公元431年第三次基督教普教会议就是在以弗所召开,现有的圣母玛利亚故居和圣约翰巴西利卡作为实物来印证其影响。有鉴于此,最终将标准六的表述重点放在早期基督教信仰和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上。对于这个转变,可能的解释是缔约国补充了更多研究材料,或者以弗所在(尤其是早期基督教)信仰上的地位早就得到公认,因此对于标准六的坚持仍然得到了最终的认可。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缔约国申报时选取了标准一和标准二,但都因为现有遗存的证据不足而被ICOMOS予以否定。
图/阿耳忒弥斯神庙遗址现状,来源:全景图库
图/圣约翰巴西利卡大门,来源:世界遗产网站
总结
以弗所作为一处比较复杂的考古遗址,经历了一个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最终才确定其突出普遍价值,这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探讨提供了一些小小的启发。由于考古遗址的信息量与发掘和保存情况联系紧密,因此相关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要点:
(1)必须明确梳理出不同文化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否则无法讲述一个完整而令人信服的故事。
(2)在阐释价值时,考古遗存、文献资料和相关非物质等证据必须充分而客观,否则会造成遗产现状和价值之间的错位和脱节,价值点无法通过遗存实体来体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弗所案例的一个亮点是它能够不束缚于传统类型学的眼光,引入了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价值分析,从而把握住历史中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拓宽了人们认识遗产内涵、思考人类文明的视角,这对于我国考古遗址的价值研究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值得借鉴和学习。
注释:
[1]安纳托利亚(Anatolia):又名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半岛。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今位于土耳其境内。
[2]阿耳忒弥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与狩猎的象征,是以弗所的保护神。
[3] 黎凡特(Levante):历史上一个模糊的地理名称,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东地中海区。
参考资料:
1.http://whc.unesco.org/en/list/1018:
Ephesus Nomination file
Advisory Body Evaluation
Decision : 39 COM 8B.37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phesus
*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来自于以弗所世界遗产申报文件。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微信丨mobiheritage
网站丨www.chcc.org.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