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考古学的生命源泉 ———田野考古实习三题

摘要: 01 培养怎样的人才据说,目前国内培养各类考古学人才的高校已超过 100 所,这主要是近年的飞速发展。我读大学时,全国共有 12 所大学设有考古学专业, 其中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是 50 年代创办的,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是 70 年代初创办的。高校考古专业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 ...




01 培养怎样的人才


据说,目前国内培养各类考古学人才的高校已超过 100 所,这主要是近年的飞速发展。我读大学时,全国共有 12 所大学设有考古学专业, 其中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是 50 年代创办的,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是 70 年代初创办的。


高校考古专业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是书斋沙发里的考古大师,还是田野一线的考古工作者?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办人张忠培认为应该是后者。他之所以持有这样的办学理念,有两点原因,一是坚信田“考古是考古学的生命源泉,一是熟稔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开明宗义:考古学“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学习和掌握一门知识需要系统化,从头学起,循序渐进。对于学习考古学而言,那就是要从田野考古学起。


田野考古包括调查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三个阶段。考古发掘从布方开始,包括辨认土色,划分堆积单位,清理遗迹,提取遗物,记录发掘等;资料整理从清洗、拼对、粘接陶片开始,包括修复器物,核对文字、图纸、影像记录,挑选标本,制作卡片等;报告编写从器物排队开始,包括遗存分类,认识遗存的年代和文化性质,复原考古遗存反映的古代社会等。


有些人抱怨考古报告看不懂,如果是历史学等学科的人这样抱怨,可以理解,可以原谅,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考古发掘,不知考古遗存是以怎样的形式保存至今的,更不知田野考古工作者是如何揭示和提取考古遗存的;他们没有参加过考古资料的整理,不知考古资料是怎样条理化的;他们没有编写过考古发掘报告,不知考古资料是如何逻辑化的。如果是一个从事考古学研究的人这样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同样没有参加过考古发掘、 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但是一个考古人没有这些经历却是不可原谅的。张忠培先生认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只有经过了调查发掘、资料整理、完成报告、论文写作四个过程,才可能成为一流的考古学家。


考古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除具备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应有的学科目标、研究对象、学科理论与方法外,考古学还是一个具有技术的学科。考古学的技术主要表现在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两个阶段, 这是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或者学不到家的,必须通过田野考古实习才能完成。


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田野考古理解为纯粹的考古技术,这样的技术活应该由考古技工来做,内心有一种对田野考古工作的鄙视。因此,出现了考古工地领队不懂田野考古或田野技术不过关的现象,田野考古工作全靠技工支撑,发掘时技工教领队、教老师、教学生。国家文物局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在山东兖州和河南郑州举办多次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实行考古发掘集体领队和个人领队资格制度。


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田野考古实习不是为了培养考古技术过关的田野技工,而是要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田野考古活动的“考古领队”。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是合格的考古领队?可以参照美国《考古学基础》提出的四个标准:第一,必须是一个理论科学家,即能对当前学术界流行的理论问题及研究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能从大处着眼来选择研究课题。第二,必须是一个方法论的专家, 能够为达到理论研究上的目的,规定所采用的途径,考虑哪些学科的综合研究,决定收集材料和分析材料时的策略。第三,必须是一个技师,自己必须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技能。第四,必须是一个称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统筹安排和管理大工地的能力。如果说第一、第二项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话,那么第三、第四项则是必须在田野考古实践中实现。


中国考古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流的考古学家是从田野里走出来的。


我最近写了一篇长文,题目是《殷墟十五次发掘形成的中国考古地层学叙议》,讲的是中国考古地层学是如何伴随殷墟发掘成熟的,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是如何在殷墟发掘中成长的。第一次至第三次的殷墟发掘是由并不科班的董作宾和李济主持的,田野考古技术还很稚嫩,操作也不规范。第四次至第七次的发掘是由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吴金鼎、石璋如等主持的,由于有了科班出身的梁思永的加入,发掘方法和技术有了质的变化,操作趋于规范。第八次至第十五次的发掘是由梁思永、郭宝钧、董作宾、石璋如等主持的, 由于有了前七次发掘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发掘方法和技术臻于成熟,操作成型。董作宾、郭宝钧、吴金鼎、李景聃、石璋如、李光宇、刘耀、尹焕章、祁延霈、王湘、胡厚宣、高去寻、潘悫、刘屿霞、赵青芳、韩维周等原本不懂田野考古的人, 通过殷墟的田野考古学习和实践,都奠定了坚实的考古学基础,都成为中国考古学名家。其中,尤以石璋如在田野考古学上取得的成绩最大。邹衡曾对石璋如的田野水平有过这样的评价:“石璋如创造了一套田野工作方法,科学的中国田野发掘,尤其是遗址的发掘,是石璋如完成的,他的贡献在于结合小屯的实际情况,成功地把小屯的平面和剖面结合起来,彻底实行了‘整个的翻’的设想。


夏鼐曾以清华实习生的身份参加殷墟第十一次发掘;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在惠勒(M.Wheeler)教授的带领下,参加史前时期的梅登堡(Maiden Castle)山城遗址发掘,参加埃及阿尔曼特(Armant)和巴勒斯坦杜韦尔(Tell Duweir)遗址的发掘。中国田野考古中的一些遗迹现象都是夏鼐首先清理出来的,包括琉璃阁的战国车马坑、成皋点军台的柱子洞、荥阳青台的地臼等。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夏鼐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考古学界一等一的田野高手,是与他早年的田野实习训练分不开的。


邹衡和张忠培也是从田野中走出的一流考古学家,张忠培在纪念文章《还是要向邹衡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59 年 12 月 24 日,我结束了泉护村考古工地工作。返京途中在洛阳下车,参观王湾等遗址发掘资料。当时王湾工地发掘已经结束,邹衡正带领学生整理发掘资料。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发掘成果,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哪个单位复原了多少件陶器,在这里,我亲眼目睹邹衡夜以继日地拼对陶片,复原陶器, 每当将一些陶片拼对能复原一件陶器时,他便手舞足蹈,显露出来的是人生童稚时代才能出现的那种乐趣。看到了这些,我深深地感到了华县工作和邹衡负责的王湾工作之间的差距。面对邹衡,我为此感到羞愧!决心向他学习。邹衡对拼对陶片复原陶器这种热情的追求和考古工作作风便成为我此后主持考古发掘工地的榜样。


高校考古专业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还要看社会和行业的用人要求。如果以这一问题咨询各考古所所长,得到的回答一定是:能够吃苦,能够下乡,能够成长为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工作领队的人,绝不会是留在城里,守在书斋,专事理论方法研究的学者。


02 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建设


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有三个,即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年代学。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田野考古实习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那时叫做“生产实习”,现在一般称作“基础实习”。通过两个探方的发掘,学习和掌握考古地层学;记录和整理所发掘的探方情况,通过对本探方出土物的整理,初涉考古类型学;学习和掌握整理中遇到的出土物所需的相关的考古技能。第二次是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称作“毕业实习”。发掘一个探方,温习考古地层学;整理一批材料(所整理的材料可以是一个较小的遗址,也可以是一个遗址的一个掘区或若干相邻探方), 学习和掌握考古类型学;编写一份发掘简报,做层位学和类型学结合的训练。那时的中国考古学还少有人单提“考古年代学”,考古年代学的相对年代研究是在学习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同时学习的。


中国自 1950 年代以来积累的几十年的考古学办学经验证明,考古基地是最适合做田野考古实习的场所, 尤其适合安排本科生的生产实习要要要基础实习。我们读大学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有两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一个是河北蔚县,一个是山西太谷白燕;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也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山东长岛,一个是山西曲沃翼城天马曲村。今天,基地式田野考古教学已经成为大多高校的共识,学科排名靠前的高校都建有比较稳定的田野考古教学基地,北京大学有陕西宝鸡周原基地和河南淮阳平粮台基地,西北大学有新疆哈密东天山基地、陕西旬邑古豳地基地和新疆阿克苏库车基地,吉林大学有吉林白城考古基地和山西夏县基地,山东大学有山东济南大辛庄基地、山东邾国古城基地和山东日照基地,郑州大学有河南荥阳官庄基地,武汉大学有安徽阜阳基地和湖北石首走马岭基地,四川大学有云南大理剑川海门口基地、湖南澧县鸡叫城基地、青海民和喇家基地,山西大学有大同吉家庄基地,黑龙江大学有黑龙江大庆基地等。而且一所高校大多同时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地,学生在不同基地轮流实习,有利教学内容的安排、带队教师的休整和发掘资料的及时整理。


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的遗址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遗址的规模要比较大。遗址的面积应在10000 平方米以上。以实习的每班学生 20~25 人,每人发掘 2 个 5*5 平方米探方计, 一年发掘面积在1000~1500 平方米之间。这样才能保证接纳 5 个班,发掘 5 个年度以上的使用。


二是遗址的文化堆积要有一定的厚度。文化堆积应在 1.5 米以上,地层不少于 3 层;以居住遗址为佳,文化堆积中除文化层外,还应包括房址、窖穴、墓葬、陶窑等遗迹;同时作为文化堆积的载体要要要土壤的质地和颜色较易分辨,这样才能保证实习学生的地层学全面训练。


三是遗址的出土遗物要比较丰富。一般应包括陶器、瓷器、石器、骨角器、金属器等,实习学生能够有类型学的训练和各项考古技术的学习。考古学的技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一类是纯手工性质的传统技术。自然科学技术最终需要在实验室出结果,但是标本的采集却需要在考古发掘现场来做,举如植物考古的植物遗骸浮选、体质人类学和生物人类学的人骨提取、环境考古的孢粉土样的采集等,都有具体的采集和提取要求。陶瓷器的拼对、粘 接、修补和复原,石骨角器的清洗、金属器的去锈、竹木器的脱水、丝织物的提取和加护、碑刻的墨拓等,更是要在考古实习中以传统的师徒授受的形式获得。


四是遗址的文化内涵最好是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本科的基础实习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按着教学安排这时课堂教学一般是学完《考古学通论》、《史前考古》和《夏商周考古》课 程, 这样可以取得最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第二是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其基本理论与方法都体现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和夏商周时期考古上。


如果基地选择的遗址能满足以上四点要求,那么这处遗址一定是一处重要遗址。这样的一处重要的遗址自然可以兼顾高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性质要求。北京大学的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淮阳平粮台入选 201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西天马曲村基地的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也曾入选 199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大学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发掘曾于1991 年入选十大考古发现,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也曾于 2010 年入选十大考古发现。高校参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于其学术地位的认可,对于其学科排名的提升具有怎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的选择除遗址的条件外,还应考虑遗址所在居民点的情况。一般来说,基地依托的居民点要有比较方便的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购物条件、比较优越的居住和医疗条件。


考古学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学科,同时还是一个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学科。夏鼐在《田野考古序论》中讲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没有做过田野考古,将田野考古浪漫化了。以为田野工作一定很好弄的。第一是生活方面,野地支起了帐篷,在露天进膳,好像春假中到郊外野餐一样。至于发掘工作也有人以为锄头一下去,古物便露出来,好像博物馆陈列柜中的古物,每件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第摆在那儿,我们只动手拿便好了;或者自己连手也不必动,叫工人拿起来就成,这太理想化了。田野考古实习是学生热爱考古的分水岭,学生在实习中发现考古并不像春游野餐一样浪漫, 也不像霍华德窑卡特推开小法老图坦卡蒙墓门为满眼的宝物所震撼,于是就不喜欢考古了。


考古发掘和研究是一项清贫和寂寞的事业,选定考古作为终身的事业就必须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考古人的职业兴趣和敬业精神需要从大学本科时开始培养,从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时开始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活跃思想。”是张忠培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办学方针,他是把“艰苦奋斗”放在第一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但是,如果为了培养吃苦精神而刻意创造艰苦环境,让学生过苦行僧式的田野生活则必适得其反,我们确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有利于热爱考古兴趣的培养,稳定的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北京大学的周原考古基地,依托于有两个院落的宝鸡周原博物院,学生住宿条件达到了两人一间,有独立卫浴和中央空调的三星宾馆的标准,着实令人艳羡。


按着中国现行的文物管理体制,高校若依托古代遗址建设田野考古实习基地, 必须取得地方的支持,最佳方式是学校与地方共建。一个基地两块牌子,于学校是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于地方是考古资料整理和研究基地。现有的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也大都采取的这种方式,如北京大学的周原考古基地,是与宝鸡市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同在一处;山西大学的大同吉家庄基地是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合办的。


2006 年,中山大学与广东省文化厅曾就共建田野考古实习研究基地有过高层接触,惜未能实现。当时我曾起草一份共建方案,择要如下:


1.作为高校考古专业与地方考古研究所共建互赢的田野考古教学研究基地, 发掘研究计划由双方共同拟定,发掘执照由双方共同申请。


2.日常基地设主任 2 名,双方各 1 名;发掘期间实行领队负责制,设领队 2 人,双方各 1 人。


3.发掘成果由双方共享,包括年度发掘简报、纪要和最终考古专题报告等;有关研究人员利用基地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应取得双方主任的同意。


4.日常管理工作可由地方考古研究所负责。


5.基地的规模。人员包括主任 2 名,发掘领队 2 人、实习学生 30 人、管理员 1 人、厨师 2 人、更夫 2 人、技工 5 人。院落占地约 5 亩,房屋包括教师、工作人员宿舍 8 间、客房 8 间、学生宿舍 15 间、办公用房4 间、食堂 1 间、餐厅 1 间、多功能房 1 间、库房 2 间、整理房 4 间、车库 1 间。


在此, 特别推荐西北大学与旬邑县政府共建的“古豳地实习基地规划。2018 年双方签订共建协议书,基地的功能主要侧重田野考古、文物保护与遗产规划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兼备公众教育、人才培训、考古导赏等功能。基地位于旬邑县张洪镇,占地面积 10 亩,包括交通道路、休息、办公、停车场、绿植、中心景观、住宿、水景、文物收藏、餐饮等十个功能区,房屋近 100 间。


03 “游邀模式”


1987 年,卜工和我接过吉林大学田野实习的接力棒,在山西省忻州市的游邀遗址开始建设继山西太谷白燕和河北蔚县之后的吉林大学又一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1987 年 8要12 月,带 85 级 20 名本科生做生产实习;1989 年 8~12 月, 带 87 级 20 名本科生和 1名留学生做生产实习,4 名硕士生实习。通过两年两个本科班级的基础实习,开创和总结出一套田野考古实习的操作方法——“游邀模式”。所谓“游邀模式”就是田野考古实习的量化管理。


带过田野考古实习的老师,参加过田野考古实习的学生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实习结束后,有的学生对得到的成绩不满意,质问老师凭什么给某某同学优秀,给我良好(及格)?被质问的老师无言以对。其问题就是出在实习成绩是老师凭印象给出的“感情分”,游邀模式的创建初衷就是要消灭主观的“感情分”,给出客观的“真实分”。


“游邀模式” 的量化管理是把实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发掘一个探方。第一阶段是学习发掘,与以往的第一个探方两人合挖不同,而是每人发掘一个探方,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学习选择发掘位置和布方开始,包括辨认土质土色,确认堆积单位,排列单位层序,拟定发掘顺序,发掘地层堆积,清理遗迹堆积,收集遗物,记录发掘过程和发掘收获。第二阶段是成绩考核,仍然是每人发掘一个探方,用以鉴定学生的操作能力。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院田野操作、发掘记录、第一次笔试、第二次笔试、标本鉴定能力等五项,分别占最终实习成绩的50%、20%、10%、10%、10%。


田野操作成绩是逆向计分, 考核前每人都有 100分,进入考核后,按着所犯错误从 100 分中扣除。操作错误的扣分小项包括:旷工 5 分,迟到早退 2 分,指挥民工不力 2~5 分, 收工时隔梁和探方内有残土垃圾2 分;探方四壁不直 2 分,探方内有不闭合堆积单位线段 2 分,清理顺序颠倒 2 分,做过遗迹 2 分,做漏遗迹 5 分;丢失新碴陶片 2 分,陶片袋少标签 2 分;小件器物少标签 2 分;当天不记工作日记 2 分。


发掘记录成绩是逆向计分, 考核前每人都有 100分,进入考核后,按着所犯错误从 100 分中扣除。操作错误的扣分小项包括院文字部分包括缺少遗迹记录扣5 分,探方记录和遗迹记录缺少编号、探方位置、发掘者、发掘日期、遗迹情况,遗物情况,层位关系,文化内涵的性质与时代等均扣 2 分;表格部分包括遗迹登记表、小件器物登记表、陶片登记表;图纸部分包括四壁剖面图对不上 2 分, 平面图与剖面图对不上 2 分,遗迹图与探方平剖面图对不上 2 分, 图上缺少指北针、解剖点、生土线、图框说明等元素均 2 分。


笔试题有两次, 每次 100 分, 包括看图改错、填 空、简答和论述等形式。兹录两个阶段的试题如下:



标本鉴定能力主要是认识陶片的能力,包括陶质、陶色、器形、纹饰、制法,时代、文化性质等均 1 分。


实习结束时,将学生考核成绩明细张榜公布。


1987年实习结束,路过北京时,我们把游邀基地的量化管理的考核方式向主管田野考古的黄景略副局长及文物二处做了汇报,得到充分肯定,希望我们继续完善以便他日推广。


据讲“游邀模式”后来为当年曾在游邀基地实习的研究生所继承沿用。


我在讲授《考古学导论》课程时说,本科田野考古实习是确定专业兴趣的分水岭,用四句话总结:原本喜欢考古的人,更喜欢考古了;原本喜欢考古的人,不喜欢考古了;原本不喜欢考古的人,更不喜欢考古了;原本不喜欢考古的人,喜欢考古了。意在说明田野考古实习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确立之重要。


作者:许永杰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编排:李岩 代雨彤

请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谢谢。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