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摘要: 广西东兴市社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防城港市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合川区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探索与研究上海博物馆藏韐伯庆鼎札记胡嘉麟(上海博物馆)摘要:“籍田鼎”与海昏侯墓所出酎金均用于宗庙祭祀,为西汉皇家举行籍田 ...

|| 调查与发掘


广西东兴市社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防城港市博物馆

摘要: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石器139件,以打制为主,有蠔蛎啄、砍斫器和尖状器等,磨制石器有斧、磨棒;陶片数量较多,可辨器型有罐、釜和钵;骨器7件,均为骨锥。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骨的发现证明了遗址以采集海生资源为主的生业模式。社山遗址属海滨贝丘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次试掘对进一步了解北部湾地区海滨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贝丘遗址;社山;新石器时代晚期;海滨重庆市合川区猴清庙遗址2013—2014年度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庆市合川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2013—2014年,为配合重庆市合川区白鹿山西片区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重庆市合川区文物管理所对猴清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有商周、两晋南北朝、宋代及明清时期的诸多遗存。商周时期的遗迹有基槽、灰坑、柱洞等,出土陶器、石器20余件,陶器数量较多,有罐、尖底杯、钵、盆、器盖、器钮等器型,石器有斧、刀、铲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灶等,出土陶器和瓷器10余件,陶器数量较多,器型有钵、盆、灯、壶、网坠等,瓷器有罐、盏、碗等。宋代遗迹有灰坑和灰沟,出土陶器和瓷器20余件,以瓷器为主,器型有碗、碟形灯、盏、擂钵、盘、杯、罐等。明清时期遗迹有墓葬、灰沟、水池等,出土陶、瓷、铜、石等各类器物10件,器型有陶熏炉、瓷碗、瓷盘、瓷罐、铜簪、砚台等。该遗址的发现为构建该区域的文化序列提供了丰富资料,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猴清庙遗址;商周;两晋南北朝;宋代;明清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摘要:红桥村唐宋墓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此发掘清理了40座砖室墓葬,出土了陶瓷器、玉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百余件,墓葬年代从唐代晚期至南宋时期。墓葬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室墓、双室墓和小型火葬墓,还发现有土葬与火葬合葬的习俗,可能与四川地区元代墓葬中的长短双室合葬墓具有承袭关系。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温江;红桥村遗址;唐宋时期;合葬墓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宋元墓地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为配合綦江北互通建设工程,2020年4—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对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至元代石室墓4座,其中单室墓1座,双室墓3座,出土有瓷碗、瓷灯盏、瓷盏、瓷罐、瓷碟、瓷盘、陶碗、陶罐等遗物。4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石刻内容和雕刻风格等反映了川东地区宋代石室墓的一些共性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为研究当时綦江地区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綦江区;对门嘴墓地;石室墓;宋元时期


|| 探索与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韐伯庆鼎札记胡嘉麟(上海博物馆)

摘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韐伯庆鼎,旧称焂戒鼎。通过器物类型学和纹饰分析,其时代在西周晚期。该鼎铭文用字很有特点,含较多假借字。铭文大意为韐伯庆受到赏赐,赏赐物皆是车马器物品。韐伯庆的职责是治理军队、治理民众、伺捕盗贼,其职能相当于司寇,赏赐的车马仪仗是其身份的象征。此篇铭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车马器名称能够与考古发现的实物相对应,纠正了古人注疏中一些错误认识,并且金文资料与传世文献能够互相对照,体现出《周礼》作为先秦典籍的重要性。

关键词:西周;青铜鼎;韐伯庆海昏侯墓出土“籍田鼎”的性质与年代周 亮(盐 城 中 国 海 盐 博 物 馆)刘 超(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摘要:“籍田鼎”与海昏侯墓所出酎金均用于宗庙祭祀,为西汉皇家举行籍田礼之礼器。根据“籍田鼎”的器型特征、铭文格式及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其虽为昌邑国所制造,却并非用于该国,而是昌邑国用以上供却不被接受的宗庙礼器,也是墓主复杂多舛的人生经历之见证。“籍田鼎”的制造年代下限并非刘贺受封海昏侯之前,而是在除国并郡之前。通过对同出的“昌邑铜器”纪年与文献记载籍田礼举行时间进行比对后,可以将其制造时间进一步推测为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

关键词:海昏侯墓;籍田鼎;西汉;昌邑国东南亚地区出土的汉朝文物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杨 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长期以来,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多以中国境内发现的各种舶来器物或异域文化因素的考察为主,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或汉文化因素却少有问津。东南亚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区域,在相当于中国两汉时期的考古遗存中,发现了很多汉朝文物,如陶器、铜镜、铜容器、钱币、印章等。这些发现是当时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走向世界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走向及汉代海外贸易等问题的珍贵材料。其中,越南中部的秋盆江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克拉地峡,是中国汉朝文物发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很显然,这几个地方因地理位置特殊,在当时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繁盛一时的贸易中心。从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汉朝文物看,进入东汉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关键词:东南亚;汉朝文物;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巴蜀地区汉晋崖墓营建和使用流程相关问题研究

金 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方 晴(广陵书社)

摘要:崖墓是一种汉晋时期广泛流行于巴蜀地区的特殊墓葬形式。崖墓普遍结构复杂,原因之一在于其往往经历了多代人的使用,以致崖墓的开凿和使用流程呈现出复杂面貌。根据相关记载,开凿崖墓应是由墓主主导。崖墓题记记载了崖墓开凿完工后存在空置现象,考古材料显示墓主后代会对崖墓进行扩建,有墓外扩建模式和墓内扩建两种模式。后代利用原有崖墓时,还会对墓室进行改绘。另外,崖墓中还存在墓内和墓外祭祀场所,祭祀也是崖墓使用过程的一部分。

关键词:巴蜀崖墓;铭文;使用流程;祭祀空间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土清代铜钱研究

邱 添(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刘志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在2016—2019年度的发掘中,共出土清代铜钱65296枚,约占出土钱币总量的90.19%。按照性质可分为制钱、私钱、母钱三类。以宝川局铸钱为例,制钱的重量波动较大,与法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清代晚期普遍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私钱可分为铜钱和铅钱两类,私铸者通过减轻铜钱重量或以制钱模印铅钱的方式铸钱牟利。母钱在铸造工艺上与子钱存在显著区别,结合出土背景来看,宝川局母钱应具有流通属性。对出土清代钱币按照年号和铸地进行统计,发现出土钱币的历时性变化不仅反映了该区域清代货币经济中铜钱的流通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口迁徙、银钱关系、交通路线对流通中所使用铜钱类别和货币形式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货币;宝川局;清代四川;江口遗址


||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防火设计与营造技术李合群(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孟 玉(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火灾发生频率高。因此,防火功能是建筑设计与营造的重要考量。在考古遗址或历史文献中均可见到建筑防火设施的设计与营造,主要体现为:在墙体附壁柱或在室内木柱上涂泥、白灰或特制的防火涂料;以瓦顶取代茅草顶,以夯土或砖墙代替木骨泥墙;在相对密集的城市建筑之间开辟防火巷、营造防火墙;城门木门外涂泥或包以铁皮,城门洞上部设计注水灭火设施以便在木质城门被火烧时能及时扑灭;根据“厌火”观念,在屋脊两端设计鸱吻,以及在室内顶部设计出藻井。此外,古人还营造了水井、望火楼等消防设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涂泥;防火巷;防火墙;鸱吻;藻井


关于《四川文物》

主管:四川省文物局

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出版:《四川文物》编辑部


双月刊

创刊于1984年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号

邮政编码:610041

编辑部电话:028-85231150

电子信箱:scwenwu@163.com

唯一官方投稿网址:https://scww.cbpt.cnki.net/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