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小记

摘要: 来源:大众考古 万里向安西 2015 年 7 月 22 日,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从北京奔赴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2433 公里,记忆如此清晰的里程数,却是古代的商旅、使团、传教者、取经人走上一生的路途。 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拜访了新疆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我们南下托克逊,西经焉耆和库车,抵达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正 ...

来源:大众考古                

 

万里向安西

        2015 年 7 月 22 日,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从北京奔赴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2433 公里,记忆如此清晰的里程数,却是古代的商旅、使团、传教者、取经人走上一生的路途。

        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拜访了新疆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我们南下托克逊,西经焉耆和库车,抵达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正式开始对通古斯巴西古城的考古发掘。


        古城位于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通古斯巴西农场西南约 4 公里,地处渭干河冲积平原边缘,是唐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军屯中心遗址,2006 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古斯巴西”是维吾尔语“野猪首”之义。

        但我们对它仍知之甚少。城何时始建,没有记载;何时废弃,也付诸阙如。历史上的失载,是我们今天抵达这里的理由:我们想了解这座古城的过去。一如金石学家识读铜器碑铭,一如历史学者揣度着史书里句读的用意,考古和其他的学术研究并无不同,我们想要了解,我们就去寻找、发掘和研究。

柳间初识面

        初见通古斯巴西古城,立马被它宏大的气势所震撼。即使历经千年,高大的城垣依旧在地平线上巍然伫立,风雨侵蚀,土坯坍圮倾颓,城内却长满红柳,生生不息,历史和自然在这里紧密相连,一面苍凉,一面生机。

        古城规模宏大,略呈方形。其为东北—西南走向, 南北长约 250 米、东西宽约 230 米,面积约 5.75 万平方米。墙垣为夯筑和土坯砌筑相结合,或土坯和红柳枝层交相叠筑。城内散见陶片、铺地方砖、残磨盘、残铁器、炼渣等。曾出土开元通宝、大历年号(766~779 年)的文书及唐代丝织品、棉纱布、麻布鞋等物。1992 年,城内东北隅一次出土约 3000 枚窖藏钱币。

        对一座城的了解,首先应是城墙和护城河的分布,才能圈定城的基本范围;其次是城门、道路形成的路网 ;再然后是城内外功能区的分布。在这些递进的研究过程中,对古城始建、延续、废弃时代的问题贯穿始终,因为只有从时间和空间上的双向考察,才能还原一座古城真实的生命。

        古城以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基本为零,我们得从基本的城墙做起。通过踏查和三维数字化成果分析,发现北瓮城比南瓮城大得多,且城内高台上有房屋基址,城墙也有修补和改建的痕迹,为了厘清北瓮城和北城墙的关系、了解瓮城内建筑基址的功能,并更好地认识古城的时代,我们选择了北瓮城东部作为发掘地点。

        1928 年 9 月,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先生曾只身来到通古斯巴西,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而 87年后的 2015 年 7 月 29 日,通古斯巴西古城的首次正式发掘才真正开始。

手铲释千年

        英国考古学家保罗·巴恩说过 :“大多数考古学家,不论他们的专业领域是什么,都需要充分具备的品质之一,就是乐观,即可以依据过去的物质遗存说出关于过去意义命题的信念。” 第一次发掘体量如此巨大的建筑遗址,我们对这句话的感触尤其深刻。揭开表土层后,下层多为含大量土坯、砖块的倒塌堆积,一度让人很崩溃,因为我发现以我的学识和阅历根本难以根据如今的残缺去推测和想象过去的完整。

        但考古就是这样,那些费劲心力和体力寻求的被掩埋的过往,看得到还是看不到,“乐观”这两个字真的不止这么简单。

        这需要一点时间,需要发掘中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慢慢地,我们已经能够分清用土坯垒砌的北城墙、瓮城内夯筑的土墙、铺地的方砖、燃烧后倒塌的土坯墙、建筑的屋顶、屋内的包含物……随着发掘工作的开展,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 :贴金塑像残块、佛塔顶部的木雕塔刹、龟兹文题记的壁面残块、龟兹文刻铭的陶片、玻璃器、陶器、钱币、动物骨角、丝织品残片……在我们的手铲下,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开始显现。

        黄文弼先生曾通过试掘和城中出土的有唐大历年号的残纸,断古城为唐城无疑。但通过一个月的发掘,我们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此次发现的塔刹、玻璃器、剪轮五铢、黄衣红陶片等都有力地证明了古城始建的年代要早于唐代,或可早至距今约 1700 年的魏晋时代。有新的发现是好事,若没有发现,也不后悔,因为已经尽心尽力。

赤胆报家国

        1992 年初,当地村民在通古斯巴西古城内东北隅挖出一处窖藏,出土约3000 余枚钱币,主要是大历元宝、建中通宝,还有少量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中”字钱和“元”字钱等,这些钱币遭到村民的哄抢,最后留给研究者的,只剩那些没有出土层位和关系的、被文物部门收购的少量钱币。如此重要的发现,只余不得已的无奈与叹息。

        历年发现的大历通宝、建中通宝多集中出土在库车及其附近地区。有研究者指出,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的铸造与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紧急调动西北驻军精锐平叛,吐蕃乘机攻占河西、陇右,切断了西域守军和唐中央的联系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即它们是安西都护府与中央联系切断的情况下,为筹集军饷、抗击吐蕃而于大历、建中年间在库车地区铸造发行的,这一结论通过近年库车地区越来越多的发现已得到证实。

        纵然贞元八年(792 年)以后安西之地皆陷于吐蕃,但这一枚小小的“建中通宝”古钱,却是那个动荡时代一群坚守西域的将士的缩影,是他们忠于故国的决心与与期盼,也是我遇见的最真实的生命——何其有幸!


        对古城的始建和废弃年代有了基本了解,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

        1928 年黄文弼先生在通古斯巴西发掘所得,多为木器、布巾、草鞋之类,他在考察日记里写道 :自余采集此类物件,维民多笑之,而余则兴高采烈,盖人民生活状况,随时变迁,以古证今,求其变迁之迹亦最有兴味之研究也。我国近人多崇于上层之研究,而昧于下层 ;西人知之,而昧于国故,是欲改革史学、地学,非以考古学作基础不可。提倡鼓吹,此余等之责也。

        不敢说,近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崇于上层而昧于下层”的思想有了重大的改观,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短暂的造访,遇见了这座古城真实生命历程的万分之一 ;未来,“此亦余等之责也”。

        (作者何月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更多精彩欣赏《大众考古》2015年11月刊~)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何月馨

更多信息...

通古斯巴西城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