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韩建业:《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

摘要: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5讲丝路2023年11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322讲、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205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5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讲授《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讲座由中 ...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

第5讲

丝路

2023年11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322讲、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205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5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讲授《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讲座由中心邵会秋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代表近百人听取了讲座。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主持会议

讲座伊始,韩建业教授简要解释了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状况,并提出要研究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新疆地区是关键,思考中国考古学的问题必须将新疆地区纳入研究范围。

韩建业教授讲授现场

韩建业教授从对新疆地区考古新发现的分析入手,结合其他地区的考古新资料,从四个方面对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年代范围和基本特征作了讨论。

讲座现场

新疆的铜石并用时代方面。在新疆北部和西部的阿勒泰、塔城及伊犁地区,发现多处年代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之间的遗址,如通天洞遗址、阿依托汗一号墓地、松树沟墓地、霍吉尔特墓地、吉仁台沟口遗址等。韩建业教授指出,该类遗存总体应属阿凡纳谢沃文化系统,如其基本特征为圆形石围墓葬、仰身屈肢葬、墓底撒有赤铁矿粉末,流行尖圜底陶器,多红铜器等。但洞室墓等又体现出新疆自身特色,或可称之为阿依托汗文化。韩建业教授认为,阿凡纳谢沃文化总体划归到铜石并用时代为妥,具体当属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或具有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阶段的性质。新疆的阿依托汗文化绝对年代与阿凡纳谢沃文化相近,考虑到该文化中发现的铜器多为含有一定量砷的红铜或类砷青铜,故也应划归至这一时代性质。阿凡纳谢沃文化的来源被认为是在亚欧草原西部地区,也就是东欧草原地区,阿依托汗文化也不例外。

新疆的青铜时代方面。新疆公元前2500~前1000年之间的文化遗存,包括北疆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阿敦乔鲁文化、吉仁台沟口文化,东疆地区的天山北路文化,罗布泊地区的古墓沟—小河文化等。

切木尔切克文化目前仅发现有墓葬遗存,文化面貌与俄罗斯叶尼塞河中游的奥库涅夫文化最为相似,如墓葬为方形石围石板墓,葬具为石棺,墓葬外树石人,流行圜底器等。其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前1400年,年代下限已晚到安德罗诺沃文化时期,当属于青铜时代早、中期。

阿敦乔鲁文化以温泉县的阿敦乔鲁遗址主体遗存、呼斯塔遗址和尼勒克县的吉仁台沟口遗址等为代表,分布在北疆中西部等地。绝对年代约公元前1800~前1400年,属于安德罗诺沃文化系统,流行屈肢葬、鼓肩陶罐,出现颇具特色的大型石围墙聚落和大型石墙基房屋,铜器发达,均属锡青铜。阿敦乔鲁文化时当青铜时代中期,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的方形高台大墓或显示其社会复杂化到了相当程度,应该已到了所谓高级“酋邦”阶段。

天山北路文化以哈密市的天山北路墓地为代表,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前1300年,和阿敦乔鲁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主体当属青铜时代中期。

吉仁台沟口文化以吉仁台沟口遗址第2、3期遗存为代表,房屋变小,流行圜底陶器,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1400~前1000年,与卡拉苏克文化年代大致相当,应属青铜时代晚期阶段。

约公元前1000年后,新疆地区铁器逐渐增多,文化和社会发生很大变化,进入早期铁器时代。

黄河流域等地的铜石并用时代方面。韩建业教授梳理了黄河中上游和西辽河流域等地发现的铜器相关遗存,认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铜器冶铸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铜器数量也有所增加,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是古代文化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西亚等地和中国一样迈入文明社会,但考古学上却已经跨进青铜时代。

针对此现象,韩建业教授提出了问题,即新疆最早的铜器遗存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而黄河流域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何以支持青铜冶金术是自西向东经由新疆地区传入中原?韩建业教授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新疆尤其是南疆可能存在更早的遗存,只是尚未发现;二是黄河流域等地最早的冶铜技术可能本来就是本土发明,只是后来才受到西方冶金技术影响。

黄河、长江流域的青铜时代方面。在公元前2500~前1800年间的龙山时代,形成了中国铜器铸造的两大技术系统。第一个是以二合石范铸造工具、武器和装饰品等铜器的技术系统,分布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这也同样是亚欧草原常见的铜器铸造技术传统,该技术系统下铸造的铜器以红铜居多,砷青铜其次,也有锡青铜;第二个是以复合泥范铸造铜容器的技术系统,属于中原地区的发明,铜器及其冶铸技术在这一阶段已经扩散至黄河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

韩建业教授指出,龙山时代河西走廊至黄河、长江流域普遍发现铜器及冶铸遗存,红铜和青铜共见,和同时期新疆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甚至叶尼塞河中游奥库涅夫文化的情况近似。从铜器及相关遗存的发现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中国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确已进入青铜时代早期。

交流环节

最后,韩建业教授认为,包括新疆、河西走廊以至于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都和亚欧大陆西部一样存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互动交流,是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场老师、同学就早期铜器的问题与韩建业教授展开了互动与交流,气氛热烈。主持人邵会秋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对韩建业教授的诚挚感谢。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考古 · 合作 · 共享 · 传承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作者:韩建业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