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犍陀罗文明史》:在犍陀罗故地寻访人类文明遗迹

摘要: 孙英刚 何平2018-04-19 15:08字号犍陀罗佛教艺术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外有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而在国内,对犍陀罗佛教艺术做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绍才刚刚起步。此前国内学界一直将犍陀罗视为域外,但实际上,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有感于国内犍陀罗书籍的碎片化,犍陀罗爱好者和收藏者何平萌发了想要制作一本全面介绍犍陀罗的图书。2013年, ...

孙英刚 何平

2018-04-19 15:08

字号
犍陀罗佛教艺术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外有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而在国内,对犍陀罗佛教艺术做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绍才刚刚起步。此前国内学界一直将犍陀罗视为域外,但实际上,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有感于国内犍陀罗书籍的碎片化,
犍陀罗爱好者和收藏者何平萌发了想要制作一本全面介绍犍陀罗的图书。2013年,他与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英刚一拍即合。二人2013年筹谋,2014年付诸实施,2017年全部截稿。2018年2月,《犍陀罗文明史》正式刊印,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内含497幅高清照片,为了确保本书的公正性,所以相关的犍陀罗造像,基本选取各个国家博物馆的主要藏品作为参考,其中大部分犍陀罗故地的遗迹和造像照片,都由作者带着摄影师亲赴实地拍摄,因此,书中公布的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白沙瓦、斯瓦特等西北山区遗址,以及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艾娜克出土造像的照片,都是较新的。
经出版社和作者本人授权,澎湃新闻发布本书“绪论”部分。
古代犍陀罗地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犍陀罗文明史》
犍陀罗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文明。这里是佛教的飞翔之地,佛教在这里获得新的活力,飞跃进入东亚,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里是犍陀罗艺术的繁荣之地,东亚文明的很多宗教元素,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这里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全球化”的尝试,轴心时代的五大思想高峰及其带来的文明成果,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希腊的哲学、神学、美学,和印度发源的佛教、印度教、地方神祇,以及伊朗系文明中的琐罗亚斯德教,乃至弥赛亚信仰,彼此激发,形成了影响东方文明的佛教文明体系。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儒家、道教、阴阳五行等思想与之融合,成为中国文明的固有组成部分。大约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400年之间,犍陀罗,就是世界的中心,是人类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在犍陀罗故地,遍布着数量众多的人类文明遗迹。除了作为文明中心的布路沙不逻和位于印度河以东的塔克西拉,还有北边的斯瓦特、位于贝格拉姆(Begram)地区的迦毕试故地、保存众多佛陀圣物的那竭和哈达、汉文文献中提到的乌仗那国(布特卡拉遗址所在地)、马尔丹县的塔拜克遗址等,可谓星光璀璨。今天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以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都在犍陀罗的文化和地理范围之内。
犍陀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在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在繁荣的时期,这片核心面积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成为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和佛教世界的信仰中心。其西边是兴都库什山,东北是喀喇昆仑山。东边到印度河,南边是以白沙瓦为中心的平原,杰赫勒姆(J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