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摘要: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


雪漠玲珑

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

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饰、节日庆典佩饰、婚礼佩饰及生命礼仪佩饰。金属佩饰工艺技术源远流长,早在吐蕃时期就已出现。这些工匠的锻造、雕镂花纹、拉丝、鎏金、镶嵌等技艺超群,因而西藏佩饰工艺巧夺天工、久负盛名。

十三世纪崛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受游牧生活方式制约,衣着服饰实用与装扮皆备的特色极其鲜明。延及清代,牧人所用的蒙古刀、火镰、烟口袋、蒙古象棋等日用品以及妇女头饰等,都极尽装饰之能事,体现着他们的装饰风格与传统。

展览精选承训堂、梦蝶轩藏13世纪至21世纪逾300件(套)精品,以展示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首饰、服饰、宗教器用之品类及艺术工艺成就,揭示地域间因应历史原因而产生的艺术交流与互动。


铜鎏金嵌宝石五叶冠

西藏 20世纪初

高19.7厘米 宽18.9厘米 厚4.2厘米

佛像冠饰。五枚卷云纹的冠叶中部镶嵌透明宝石及绿松石,象征五方佛。中间冠叶下方饰「荣耀之脸」。冠叶与两侧鬓饰之间点缀以红、绿、蓝三色宝石。


铜鎏金苏利耶太阳神像耳饰

尼泊尔 19世纪

高18.2厘米 宽12.2厘米 厚1.9厘米

上部圆盘内为太阳神苏利耶及其侍者,乘一驾七马战车,苏利耶居中身着帝王衣冠,头戴金冠,身披飘带。两侧为男侍者 Dandi 和 Pingala,戴冠、手执拂尘。在太阳神前驾驭战车的是阿鲁纳。车两侧各有一位女侍者持弓待命,代表朝阳升起前后即黎明时分以弓箭驱赶黑暗的 Usha 和 Pratyusha 。边缘饰莲花瓣一周,象征太阳光轮。下部造型如耳垂,表明此饰件应是神像耳饰部件。其上镂刻一天人在半空向上托举光轮。「苏利耶」在梵文即代表太阳,是印度教的太阳之神,七马战车为其标志。


银鎏金錾花净水壶

西藏 19世纪

高31.1厘米 宽28.7厘米

藏传佛教用品。一般用在净化仪式和灌顶仪式中使用,象征纯洁。窄颈宽腹,龙形长流及把手,腹部錾刻龙、狮子、虎、金翅鸟等图案。莲花形壶盖。


铜鎏金神龛建筑

尼泊尔 19世纪

高87.6厘米 宽67.4厘米 厚41.9厘米

整座建筑犹如宫殿或宫门,为曼荼罗构图的组成部分。中层正面,突出佛龛中央的释迦牟尼佛,两胁为四臂观音。底层正面中央为不空羂索观音,一面八臂,各持法器,施与愿印;其两胁各有一多臂护法神,以多头蛇为华盖;四角有身形较小的多臂菩萨,手持净瓶,应为不空羂索观音的变化身。两侧壁上方饰一尊十臂男神祇,下方饰六臂毗湿奴。


银鎏金錾花茶壶

西藏 19-20世纪

高40厘米 宽64.8厘米 足径27厘米

西藏茶具。壶身浑圆腆腹,向壶底收敛。腹部一端作夔龙长流,另一端作夔龙把手。壶腹前后分别焊接八曲形开光,其内錾刻和睦四瑞图和六长寿图,寓意长久团结。壶盖呈覆碗式,钮顶作花蕾状。盖与把手用银链联接。壶颈与透雕壶腹錾刻莲枝和吉祥八宝图;造型古朴典雅,装饰华丽精湛,雕工精致细作,是西藏工匠的上乘之作。


铜鎏金累丝镶宝石神殿还愿屏

尼泊尔 18世纪下半叶

长75厘米 宽63.5厘米

屏呈长方形,铜质鎏金。表面施以累丝、錾刻锤鍱等技法,镶嵌多种半宝石和透明宝石。各式人物呈高浮雕,栩栩如生且富立体感。中心底部有三角形山纹。两位男性贵族分别乘一头大象和一匹马,相向而对。左侧乘象者的身躯镶嵌青金石,一手持弓;右侧骑马者镶嵌红珊瑚,双手合十,虔诚礼拜。他们皆身穿18世纪特征的金质长袍,头戴贵族身份的头巾绕成的帽饰,中部插有翎毛。袍服、大象和马镶嵌多种宝石。此两位贵族象征沙阿王室供养者,身后各立一尊神祇,身披飘带。左边镶嵌红珊瑚者应是菩萨,右边镶嵌青金石者是克里希那(毗湿奴化身之一)。两角各立一位持枪士兵,很可能是廓尔喀人。廓尔喀(Gorkha / Gurkha)是尼泊尔一支山地民族。1768年,廓尔喀王国普里特维·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 1723-1775)征服加德满都谷地,统一尼泊尔并建立起沙阿王朝,而廓尔喀士兵骁勇善战,在宫廷内外担任皇家守卫,在19世纪也曾积极参与尼泊尔与英国、清朝的战争。

中部的神殿主体分两层,顶端有两层重檐尖塔,深受加德满都传统神庙建筑的影响。重檐两侧立有两尊白色砗磲组成的神祇,其中手持长茎白莲者应为莲花手菩萨,另一持物佚失,难以辨识。上层中尊是镶嵌砗磲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左手持钵,右手施予愿印,洁白砗磲恰呼应其标志性的白色(五方佛之中央方位)。头戴五佛金冠,袒右肩袈裟,背后有头光和身光。左右各有一尊以绿松石和珊瑚构成的四臂菩萨,亦结扶伽坐于莲台,各持法器。

下层主尊阿弥陀佛,结扶伽坐于莲台,左手持钵,袒右肩袈裟。左右两侧护法神为多头蛇龙众,右腿竖立呈转轮王坐。龛顶和建筑立面施以各式宝石镶嵌和掐丝技法,组成繁复柱式和折枝花卉,以鎏金莲瓣和镶嵌绿松石珠作为区隔边饰。

神龛两侧各有四尊神祇,底部镶嵌砗磲两位印度教传统的女神,身躯呈三曲式,单腿站立,项配璎珞,身披飘带。她们头顶一丛植物或树丛,枝叶繁茂、缀以花朵。顶部重檐两侧各立一尊菩萨,头戴金冠。左边持圈索者应是毗湿奴,右边镶嵌绿松石者有可能是梵天。上方两角各有一带翼飞天,身体镶嵌红珊瑚。边框则装饰荣耀之脸、飞龙和蝴蝶,间以累丝卷草纹、花卉。

此外,屏中共有七处「九宝」装饰,以九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宝石簇拥成花形,象征「九曜」天体,分别位于四角、底部象和马之间,以及顶端两位飞天的前方。

此类还愿挂屏通常是由供养者为神庙专门订制,放在尼泊尔寺庙内供奉和展示。本品同时具印度教和佛教的传统,屏内的世俗供养人和持枪士兵的身份形象与沙阿王室密不可分,且神龛重檐的建筑风格也与加德满都旧皇宫广场(Durbar Square)的神庙建筑群十分接近,故本品或出自沙阿王室及贵族之赞助,用于加德满都的神庙内供养。


铜鎏金嵌宝石镶翅法螺

西藏或尼泊尔 19-20世纪初

长43厘米 宽33厘米

藏传佛教法器及乐器,为僧人举行佛事活动召集僧众或在诵经时表示佛音远闻的号角。采用累丝、鎏金、嵌宝石等工艺制成。白海螺镶铜鎏金翅,称为「镶翅法螺」。螺翅正面累丝莲枝嵌宝石底上饰「荣耀之脸」与四大天王。背面刻十字金刚杵。此件镶翅法螺装饰华丽、繁复,图案错落有序,为尼瓦尔工匠制造的精品法螺。


铁鋄金满文护臂甲

汉地或西藏 18-19世纪

高33厘米 宽15厘米

表面鋄金。中间开光铸满文 huturi jalafun ,意即「福寿」。前端饰「荣耀之脸」,眼睛瞳孔鋄银,头带一对角,眉间有「慧眼」,额顶日、月图案。此对臂甲装饰藏族瑞兽和满文吉祥字,极具装饰性,或由武官在节庆礼仪场合佩戴,见证清宫廷与西藏的交流。


金嵌绿松石礼仪肩饰

西藏 18-19世纪

左:高14.6厘米 宽9.1厘米 厚6.9厘米

右:高13.2厘米 宽5.6厘米 厚8厘米

原西藏噶厦政府官员新年庆典肩饰,藏语称之为「班朵」、「龚纳」,分别佩戴于右肩和左肩,作为其所穿王子装的一部分。王子装是原西藏噶厦政府重要典礼中俗官所著礼服之一种。肩饰由古代拉萨「雪堆白」匠人制作。「雪堆白」是原西藏噶厦政府专门组织建立的制造佛教造像和各种宗教用品的机构,16世纪起就代表着西藏手工艺的最高水平。机构位于拉萨布达拉宫之下。


金、铜鎏金嵌宝石项链

尼泊尔 19-20世纪

高32.4厘米 宽16.5厘米

毗湿奴头戴五叶金冠,四臂各持轮宝、佛经、顶饰三宝之金刚橛、莲花,身披摩伽罗飘带和腰带,以九头蛇「那伽」为华盖,象征能量、新生和丰产。带鳞片的金蛇尾围拢成毗湿奴的背光。此条项链为库玛丽即塔莱珠女神在人间的幼女化身所佩戴。


金嵌宝石嘎乌

拉萨 约20世纪40年代

通长78厘米

盒:高13.7厘米 宽14.4厘米 厚4厘米

由曼荼罗式噶乌盒演变而来,为已婚贵族妇女所佩戴。



察哈尔蒙古妇女银鎏金头饰

蒙古 19-20世纪

通长73.5厘米

由头围箍、额顶饰、两鬓饰、胸坠饰及后帘等部分组成。采用累丝技法镶嵌珊瑚。察哈尔部为15世纪忽必烈后裔蒙古大汗私属人口繁衍而来。


银鎏金錾龙纹刀具

蒙古 18世纪

刀:长52.5厘米 图海:长23.2厘米

火镰:长11.5厘米 宽14.5厘米

由刀、图海二、火镰组成。金属表面镂空錾刻云龙戏珠纹,刀鞘末端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火镰镌阳文「大」字,银锭背面有「余年」字铭。依据五爪龙纹及精细做工,推测为皇室或王侯贵族使用之物。


金嵌宝石龙纹项圈

尼泊尔 19世纪

高22.8厘米 宽18.5厘米 厚1.8厘米

此类项圈在尼瓦尔语被称为 toh ,由尼瓦尔男女在象征其迈入童年的仪式中佩戴,流行自沙阿王朝晚期。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尊尼泊尔白度母像,其颈部佩戴的项圈与本品相类。就银烧蓝釉色及吉祥母题而言,本品或由流动的汉地工匠制作。其他学者亦注意到此项圈与满人的领约存在相似性。孔雀石对尼泊尔、西藏、中国乃至整个南亚地区来说,都属于外来的奢侈品,见证当地与俄罗斯或更远地区的贸易往来。

相关链接:

历史与空间:记“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卡若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