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少数民族文物大盘点

摘要: ▲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各个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与文明,成为整个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土,或者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文物。透过这些鲜活的文物,来感知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以及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少数民族文物,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遗物 ...

▲北京民族文化宫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是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

各个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与文明,

成为整个中华文明

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

少数民族地区出土,

或者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文物。

透过这些鲜活的文物,

来感知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

以及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少数民族文物,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遗物、遗迹,包括古墓葬、寺庙、石窟、壁画、民居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博物馆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如器物、服饰、绘画、宗教信物等。

▲内蒙古博物馆 · 内蒙古呼和浩特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文物,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文物征集陆续进入博物馆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少数民族文物征集的“黄金时代”,一来当时留存的文物相当丰富,且保存相对完好;二来老百姓支持,人们认为把文物捐献给国家是光荣的事。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昆明

目前,国家博物馆馆藏的120万件文物中,少数民族文物有五万余件,其中很多珍贵文物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征集的。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民族文物馆藏量相对较大的单位,其文物不少也是那时征集的。

少数民族文物大盘点

民族文化宫·北京

民族文化宫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是一座博物馆性质的民族风情展览馆,但里面的内容却不仅限于博物馆,还包括中国民族图书馆、民族画院、民族文化宫剧院等对外开放机构及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宫珍藏有四万余件少数民族相关的珍贵文物,以及数十万册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资料。

满文《资治通鉴纲目》

满文《资治通鉴纲目》将南宋学者朱熹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明代南轩《订正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商辂《续资治通鉴》二十七卷等三部合刻而成。此书镌刻亦颇精美,加之卷帙浩繁,具有极高的学术资料、版本价值。现存卷一至八、卷十五至二十、卷二十八至三十七。

▲和素画像,画作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现藏故宫博物院

译者和素是清代著名的满族学者、翻译家。字存斋、纯德,完颜氏,清康熙年间满洲人,隶属内务府镶黄旗。累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御试清文第一,赐巴克什号,充皇子师付,翻书房总载。和素一生译著较多,主要有《醒世要言》《资治通鉴纲目》《素书》《通鉴总论》《醒世要言》《孝经》《左传》《黄石公素经》《琴谱合璧》等。

银柄包银木鞘阿昌族长刀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银柄包银木鞘阿昌族长刀,是阿昌族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年代为清代。20世纪50年代,征集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阿昌刀与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刀,甘肃省保安族的保安刀,并称我国“三大民族刀具”。2006年,阿昌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麻江型十二芒铜鼓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铜鼓是水族古老的乐器和重器。1991年征集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本寨水族乡。系祖传世物,年代为明代。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古代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

阿昌族圆领对襟毛质剪花衣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圆领对襟毛质“剪花衣”,衣长57厘米,胸围130厘米,袖长35厘米。是阿昌族已婚妇女的一种古装上衣,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代民族文物。1981年征集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年代为清末民初。

蒙古族木质蒙皮雕花马头琴

现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蒙古族木质蒙皮雕花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该马头琴琴身长112厘米,琴的最宽部位31厘米。琴弓长79.5厘米。1959年民族文化宫建宫之时,从故宫博物馆调拨而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蒙古族人民代表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品。

镶金珠嵌绿松石珍珠女冠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镶金珠嵌绿松石珍珠女冠,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于1954年到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敬献给毛泽东主席的礼品。年代为清代。通体用丝线将上万颗米粒般大小的天然珍珠盘结串制而成,珍珠间嵌以绿松石装饰。帽顶有松石装饰,以金珠串和佛像圈间隔,共有五层。整件头饰制工精细,豪华又不失雅致,是十八世纪流传于西藏的贵族妇女头饰。

彩色布画“吐蕃三法王像”挂轴

▲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

▲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42—797年)

▲第四十一代赞普赤热巴巾(公元815—838年)

现珍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藏式彩色布画“吐蕃三法王像”挂轴画,绘制于清代。这种彩色布画也称唐卡。三法王指的是西藏历史中吐蕃王朝时期三位著名的赞普:即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和第四十一代赞普赤热巴巾。“赞普”为吐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赞,雄强之意;普,男子之意。藏族人认为他们分别是是密乘三怙主(佛部文殊菩萨、莲花部观世音菩萨、金刚部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被尊为三大法王。以他们为主题的画作或雕塑作品等通常被称为“祖孙三法王”。

内蒙古博物馆 · 内蒙呼和浩特

内蒙古博物馆坐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是全区唯一的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历史文物,其中不少是国内罕见的珍品,尤其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匈奴、鲜卑、契丹、蒙古族的历史文物以及数量可观的蒙古等北方民族、民俗文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很有特色的藏品。

匈奴鹰顶金冠饰(镇馆之宝)

作为现存唯一的匈奴单于王冠,鹰顶金冠饰一经发现便轰动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而随着央视大热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播出,这件被誉为“草原瑰宝”的文物再次爆红网络,已然不仅是国宝,更成为文物界的小网红。鹰顶金冠饰制作精美、工艺复杂,雄鹰鸟瞰狼咬羊的画面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小宋自造香炉为元代文物,出土于呼和浩特的白塔村,因其炉身“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铭文而得名。通体施以天青色釉,又因为当时施釉较厚,在烧制时纵横流于器表,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独特风格与色彩。不仅是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更是传世钧窑瓷器中难得一见的艺术佳品,被视作内蒙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银鎏金镶宝乃琼冠

这件在锡林郭勒盟征集的文物,为乃琼神巫在特定宗教吉日作法降神时所戴的冠饰。这顶法冠形制非常奇特,正面嵌有五个骷髅银饰。它的材料大多由金银和宝石组成,所以特别贵重,只有乃琼神巫降魔时才能由助手帮忙戴在他的头上。

清鎏金莲瓣纹圣水壶

藏传密宗威仪中,为密法修持者举行灌顶仪式时,专为盛满圣水而备的宝壶。圣水浇灌头顶能祛除修持者无明烦恼之垢秽,同时引出自性清净心,可大大缩短修行成道的期限。

清法王骨雕佩饰

这件在呼伦贝尔市征集的文物,为驼骨磨制、雕刻、串连骨雕佩饰。它由帽饰、胸饰、背饰、裙围、臂钏、腕饰、耳饰等部分组成。裙围纹饰工艺最为复杂,是用楼空透雕手法将驼骨雕刻成各种佛教图案饰片,以小珠穿连。作佛事活动时,护法神巫佩带此褂饰,跳多种舞蹈动作,以此来降服恶魔、护佑众生。

清达理札雅浮雕龙纹鹿角扶手红漆木宝座

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旗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历经241年,此间该旗累计袭封扎萨克十任。达理札雅为民国政府袭任的末代扎萨克。此宝座从样式及用料均仿满洲入关前王公使用的形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身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的达理札雅先生,将这件祖辈传世宝座捐献给国家。

清大尾式镶银“达”记马鞍

马鞍为木胎镶银。前鞍桥正面镶错金“达”字银饰。“达”字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末代扎萨克达理札雅所用之物。后鞍桥为较宽而平缓的大尾式,适用于长途跋涉。笼头两侧黄丝带为清廷赏赐的御用“紫缰”。

清红宝石顶饰沙狐皮暖帽

这件由锡林郭勒盟文化处拨交的文物,为蒙古亲王冬季所戴之冠。据《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舆服二)记载亲王与皇子等同:“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玮。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

中国民族博物馆 · 北京

中国民族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包括考古挖掘品、历代传世品和近现代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宗教用品、工艺美术品等。其中,这些馆藏文物尤以黎族文物份量最重,是目前国内黎族文物收集最为全面、精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乌拉特蒙古族妇女头饰

清代乌拉特蒙古族妇女头饰, 具有着丰富的民俗思想和宗教思想。如头饰中镶嵌的珊瑚, 有的雕成日形, 有的雕成月形, 亦有山形、火形等等, 这与蒙古族自古以来的萨满教崇拜有关。又如银托座做成莲花形、金钢杵形或法轮形, 这又受喇嘛教的深刻影响。再如饰物做成鱼形、蝙蝠形、寿字、喜字等等,则是中原汉族常用的吉祥图案, 是汉文化渗入的反映。复如饰物上的珠子多为奇数, 有三、九或是三、九的倍数等, 这是蒙古族长期形成的民族吉数, 以九为大。整个头饰就是一部民族思想观念的综汇大成。

黄金衣裳

云肩织金锦辫线袍,元

▲1978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达茂旗明水墓的蒙元辫线袍

蒙古族人对于黄金的珍爱源远流长。当年成吉思汗坐在阿勒泰山上,发誓要把妻妾媳女“从头到脚用织金衣服打扮起来”。但后来蒙元一代把黄金衣裳穿在身上的,岂止后妃公主!13世纪的波兰修士本尼迪克特叙述他在中国看到的情景:1246年,在推选贵由继任新合汗的质孙宴上,大约有五千位王公和贵族全都穿著金色衣服。

蒙元时代卧鹿纹金绣弓囊

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的卧鹿纹金绣弓囊通长72CM,最宽处25CM,最窄处6.5CM。面料为绢地,呈深褐色。专家推断其入土前应内衬桦树皮或兽皮类框架。弓囊正面以银裹金钱绣满图案,整体金碧辉煌。由于埋藏地下数百年,弓囊两端的铁质穿环和皮条已锈蚀腐烂。根据其材质和制作的考究程度,其应为元代皇家贵族之物品。

彝族鸡冠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分支,“鸡冠帽”是撒梅人服饰最具特色的地方。“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表面上绣上各种花卉,戴在头上像一只“喔喔”啼鸣的雄鸡。鸡冠帽是撒梅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撒梅族姑娘要拥有至少一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永远光明和幸福。

黎族骨簪

头饰中的骨簪是用牛骨或兽骨手工雕刻而成,制作精细,图案内涵丰富。一般而言,簪的上部刻担任或双人头像(有的头像顶部戴帽),末端刻花卉、鱼兽及几何纹图案。传说头像是祖先部落首领的像,刻于头簪是表示对祖先的崇拜并祈求他保佑平安。人形骨簪起源很早,是黎族民间传统的骨雕工艺精品。

黎族龙被


崖州龙被是黎锦的精华,是黎族妇女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黎锦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的品种。黎族姑娘从八九岁就开始跟母亲学习纺织技艺,不少妇女为织绣龙被穷尽一生的精力,不休不止地探索龙被艺术,并努力推广,为中华民族的纺织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造型敦实古朴、色彩对比鲜明、纹饰质朴自然,是彝族工艺的代表。彝族漆器的胎骨包括木、皮、竹木、皮木等材质,有些还就地取材,使用了牛角、猪蹄、鹰爪等;髹漆以生漆调和红、黄、黑自然染料,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等为主要工艺。

藏刀

▲腰刀,铁鞘错金,清代

▲战刀,铁鞘错铜镶宝石,清代

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地理,使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刀具的依赖远甚于其他民族。藏刀和牦牛、马匹、藏獒、帐篷等共同构筑了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几大要素。正因了藏刀和藏民族的密切关系,人们对其极其珍爱,在藏族典籍和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中,藏民族以特有的想象力和描摹方式对藏刀倾注了无限的热爱,用最美丽的词藻、最具神性的语言来赞美藏刀。

广西民族博物馆 · 广西南宁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青环路11号,是建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也是一座自治区级、全民所有、公益性、专业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

素纹铜鼓

该鼓是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的铜鼓中时代最久远的一面。其通体素面无纹,鼓壁厚重,显得简单古朴,依据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的八分法,属于万家坝型铜鼓。国内学术界公认万家坝型铜鼓是最原始的铜鼓。

民国三江老苗景泰蓝胸饰挂件

此胸饰挂件为广西三江县苗族传统景泰蓝银胸饰,分三层。第一层景泰蓝马头塑像,下端饰有7个吊环接短链,左右两个吊环接有鸳鸯塑像;第二层为景泰蓝花朵塑像,下接鸳鸯和花瓶塑像;第三层为景泰蓝蝴蝶塑像,下接9个吊环共饰有9个景泰蓝花、鸟、寿字等塑像再接17把箭、刀等各式长条形武器。该银胸饰色彩艳丽,造型华丽,工艺精巧,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苗族扭丝银项圈

主体为多圈绳状扭丝,两端管型,制作工艺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同时,这种循环无穷的扭丝造型,喻意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现实愿望。苗族妇女追求以重为美,从而显示自己的富贵。

瑶族禾剪

禾剪是广西少数民族常用且极富特色的收割工具,其收割的对象是谷物、薯藤、猪菜,有时也用于田边杂草的清除。此禾剪是握杆式禾剪,由铜制剪身、铁制刀片与弧形牛角手柄组合而成,剪身正反两面各凿刻一对凤凰衔花卉图案。现在随着杂交水稻在广西的大规模推广和种植,禾剪的使用空间被压缩,逐步被镰刀,甚至农机具取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 广西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位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是一座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西汉翔鹭纹铜鼓


翔鹭纹铜鼓通高52厘米,面径77.5厘米,足径90厘米,是我国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具之一,被誉为传世鼓王。此外,这面铜鼓品相完整、工艺精良,通体绘饰有各类精美绝伦的图案与花纹,堪称艺术品级的国宝文物。翔鹭纹铜鼓为古代西瓯、骆越地区的民俗礼器,这面铜鼓的墓葬主人,很可能是当地(西林县)句町部落的统治者。

青铜凤灯(复原配图)

青铜凤灯,广西自治区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这件灯具整体为一只顾首回望的凤凰造型,凤凰的尾羽微微下垂,和两只脚一起支撑起整个身体,造型美观,而且非常稳固。

最有意思的还是它的照明与环保功能。这只凤凰的背部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圆孔,里面放置有灯盘;而凤凰的脖颈,则为中空设计,由两节套管相连,可以折开和转动,以便为腹腔盛水。盛满水的凤凰回头顾盼,硕大的嘴巴就变成了灯罩,刚好罩在灯盘上方。油灯或者蜡烛点燃之后,燃烧的烟灰会通过凤嘴进入颈部,然后到达凤凰的腹腔,溶入于水中,完成净化气体、消解污染物的目的。

宁夏博物馆 · 宁夏银川

宁夏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是全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宁夏博物馆馆藏丰富,国家一级文物近200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明代手抄描金《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具有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文化价值。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手抄《古兰经》,为收藏于宁夏博物馆的明代手抄描金《古兰经》。这本《古兰经》由宁夏西吉县南大寺阿訇关清录祖辈数代珍藏,并由其本人主动捐赠于博物馆。无论从纸质、装帧、书体形式、描金等方面看,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宁夏回族艺术史、宗教史、民族迁徙的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西夏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王朝,由党项人所建立。位于宁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是研究和探索整个西夏文明的重要历史遗迹。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便发掘于这里。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夏王陵区域先后发现了多个石雕力士支座,但只有这一块雕刻有西夏文字,并且还附有工匠的名字,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西夏鎏金铜卧牛

身长超过一米、重达188公斤的西夏鎏金铜卧牛,形神兼备、造型精细,绝对是宁夏博物馆的重量级文物。这件铜牛对研究西夏青铜冶铸业发展水平和农牧经济情况,甚至是当时的墓葬习俗,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夏固原博物馆

萨珊玻璃碗

发现于宁夏固原的珍贵玻璃碗,被誉为来自伊朗高原的绝美尤物。因为这是一件跨越千山万水、走过丝绸之路,从古波斯等地区进口而来的玻璃制品。这说明早在魏晋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已经和中亚、西域等地有了频繁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萨珊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出口的中国西夏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壶身图案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对研究萨珊工艺美术、萨珊与罗马关系、波斯与中国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17年12月,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26660件套,这些藏品包括书画、青铜器、宗教、邮票、钱币、金银器、玉器、漆器、织绣、契约文书、元明清景德镇青花瓷器,历代陶器、石器,竹木牙角器、印章、碑刻拓片、名人遗物、少数民族文物等,可谓类别繁多,收藏丰富。

牛虎铜案

上世纪六七年代,中国考古界有两大惊世发现,一是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另一个便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铜祭器“牛虎铜案”。所以,文物、史学界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这件文物同时也翻开古滇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牛虎铜案对研究战国时期江川历史及古滇国青铜器制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国宝级文物。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古滇国的代表性文物,并且还登上了热门纪录片《国家宝藏》第二季,属于国宝级的历史文物。贮贝器是象征权贵地位、祭祀祖先的重要器物。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造型复杂、工艺精湛,最上面的骑士身着华丽的服饰并且还有佩剑,说明其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古滇国皇族成员。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同学,一定对天龙八部的说法不会陌生,这个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梵文为梵名迦楼罗,就是为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的大鹏金翅。这件文物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具有鲜明的佛教文化特色,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民族化和地域化融合。所以,云南大理的民族节节徽,就是用这件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作为主图案而设计的。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除了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博物馆还有其他丰富的馆藏珍品,如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活佛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

双体陶罐

朱墨彩绘双体陶罐发掘于西藏的卡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卡若遗址则被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是藏族人的发源地。双体陶罐的造型如同一对丰满的女性乳房相背而列,也像是丰腴的臀部,素有“丰乳肥臀”之说,是一种生殖力量的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贲巴

金贲巴在藏语里就是金瓶的意思,这件文物由纯金打造,并且内置五枚象牙签。这件文物的身世与用途,离不开清朝乾隆末期推行的“金瓶掣签”制度。当时,清政府在驱逐了准噶尔入侵势力以后,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并颁赐了由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金瓶。章程规定,此后达赖、班禅等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均需通过此瓶进行掣签决定,以确保活佛转世的公正性。

少数民族文物丰富多彩,

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

下面罗列的是各个地方的民族博物馆,

以及高校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 · 广西南宁

广西自治区博物馆 · 广西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新疆乌鲁木齐

黑龙江民族博物馆 · 黑龙江哈尔滨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 贵州贵阳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 海南五指山市

宁夏博物馆 · 宁夏银川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 贵州凯里

西藏博物馆 - 西藏拉萨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云南大学民族博物馆

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无论到哪个地方,

如果有机会走进这些民族博物馆,

大家可以去了解并感受

那些具有独特魅力、灿若星河的

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

在一器一物间,

发现我们共有的文明血脉。


来源:壹号收藏www1shoucangcom


足不出户,带孩子漫游世界十大博物馆!


点击图片了解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卡若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