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寻考李静训墓旧址

摘要: 1957年,在西安玉祥门外梁家庄附近,发掘了一座隋代墓葬。按理说隋代墓葬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隋唐时期这里属于城内,并且很靠近安福门外大街,谁敢在这里修建自己的墓穴呢。 其实,刚开始并没有人认为这是墓葬,只是在施工中发现这有一座残存的夯土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赶到,也怀疑这只是一处建筑遗址。据当地的人回忆,这里原来地势很高,历年取土挖掉了不少。

1957年,在西安玉祥门外梁家庄附近,发掘了一座隋代墓葬。按理说隋代墓葬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隋唐时期这里属于城内,并且很靠近安福门外大街,谁敢在这里修建自己的墓穴呢。

其实,刚开始并没有人认为这是墓葬,只是在施工中发现这有一座残存的夯土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赶到,也怀疑这只是一处建筑遗址。据当地的人回忆,这里原来地势很高,历年取土挖掉了不少。

本来到这里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是一处建筑基址了,但是施工单位的资料透漏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地质钻探,探铲带上来的土并不是纯净的黄土,而是五花土。在钻探过程中,有一个探洞探铲还遇到了坚硬的石质物。五花土的出现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里不是一处建筑基址,而是一座墓葬。后来的发掘证实了之前的推断,这里的确是一座特殊的墓葬,并且还是一座隋代甲字形的土坑竖穴墓,墓中出现了石棺,表明了墓主身份地位的高贵。墓主名叫李静训,字小孩,是一个九岁的女童。


《隋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

女郎讳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族纂厉乡,得神仙之妙;家荣戚立,被日月之辉。况复淑慧生知,芝兰天挺,誉华鬓发,芳流肇悦。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既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大业四年六月一日,遇疾终于汾阳源之宫,时年九岁。皇情轸悼,撤县辍膳,频蒙诏旨,礼送还京,賵赙有加。以其年龙集戊辰十二月己亥朔二庚申,瘗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之内。即与坟上构造重阁。遥追宝塔,欲髣髴与花童;永藏金地,庶留连于法子。乃铭曰:

光分婺女,庆合天孙,荣苕比秀,采璧同温。先标陵淑,早习工言,生长宫闱,恩勤抚育。法水成性,戒香增馥,金牒旦窥,银函霄读。往从舆跸,言届河汾,珠涓润岸,镜掩轻云。魂归秪阁,迹异吴坟,月殿回风,霜锺候晓。砌凝阴雪,檐悲春鸟,共知泡幻,和嗟寿夭。


根据墓志和史书记载,李静训家世显赫,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李崇的儿子李敏,就是李静训的父亲。李敏聪颖好学,多才多艺。开皇初年,周宣帝宇文赟与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杨坚的长女,隋朝建立后被封为乐平公主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选中了李敏,并将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李静训自幼生活在宫中,深受外祖母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喜爱。不过,李静训九岁时就不幸去世,乐平公主杨丽华因此十分悲痛,将其厚礼葬之。

城内发现墓葬的问题,至此有了答案。墓志中记载,李静训死后被于京兆(隋大兴唐长安城)长安县(隋大兴唐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东为万年县,西为长安县)休祥里(唐称坊)万善道场(万善尼寺,皇家尼寺)之内,还在坟上修筑了重阁。这样看来,残存的夯台应该就是当年重阁的遗迹。这种墓葬形式类似于在佛塔下修建地宫,墓上的重阁类似于佛塔,李静训墓就类似于塔下的地宫。

 李静训墓的发掘,距今刚好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当年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发掘之后墓址应该已经被平掉了,但是这个墓的位置太特殊了,竟位于隋大兴唐长城之内,所以我一直想知道李静训墓的墓址到底在今天西安城的哪个位置。(上图是目前所见的比较详细标注李静训墓位的示意图,这个图其实主要是标注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的分布,标注的李静训墓只是衬托。)

以前查过不少资料,大多数资料包括考古报告基本都是一句话带过此墓的位置。


  • “李静训墓位于今西安市玉祥门外西大街南约50米处,于1957年发掘。”

  • “1957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城墙玉祥门外西站大街南约50米处发掘了一处隋代墓葬。”

  • “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于1957年8月在西安玉祥门外发掘了隋代石棺墓一座。”

  • “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的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 “1957年,神州大地又一次掀起了基本建设的高潮。古都西安也不例外,明代的城墙早已容不下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迅速向四周延伸着。施工人员在距离唐长安城西墙内约一公里的梁家庄附近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残长50米,宽22米的夯土台基。”


把有关李静训墓位置的资料综合起来看,不难发现,有一些地名重复出现。其中“玉祥门外”、“梁家庄”出现较多,有一条资料中说的“玉祥门外西大街”叫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另外一条资料中看到“玉祥门外西站大街”的记载,我才恍然大悟。“西大街”应该是“西站大街”的误写。可这“西站大街”又在哪里呢?

西安西站在玉祥门西北方,是一座铁路货运站。要是资料中记载的“西站大街”说的是如今西站南侧的“西站路”,那就很不符合常理。因为,根据如今对隋大兴唐长安城的研究来看,那里就不是休祥坊的范围,基本已经到了安定坊与修德坊地界,而埋葬李静训的万善尼寺在休祥坊的东南角,显然“西站大街”并不是如今西安西站南侧的“西站路”。

那“西站大街”到底在哪呢?查询了相关地名资料后发现。“西站大街”就是如今玉祥门外的“大庆路”。

“1952年名西站大街。1957年拓建名为阿房路,1966年改为大庆路。”

1957年李静训墓发掘时,此路正在拓建,之后多次改名,“西站大街”这个名字已经停用将近六十年,少有人知也不足为奇。

找到了“西站大街”,基本上就把最大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寻找“梁家庄”。从现在的西安地图来看,“梁家庄”的范围大概就是在铁塔寺路以南,五一巷以北的这个区域。不过,从那张“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示意图来看”,当年的“梁家庄”在“任家庄”的东北方,可如今的“梁家庄”却在“任家庄”的东南方。“任家庄”古门楼仍存,“任家庄”的位置应该变化不大,那就意味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梁家庄”范围应比如今“梁家庄”的范围还要偏北些。

解决了这些地名问题,再结合资料记载,李静训墓的大概位置基本已经推出来了。

“西安市玉祥门外约1公里,大庆路南50米。”


有了数据,再通过图上作业,李静训墓的大概范围就基本找到了。

李静训墓的大概位置就在今天大庆路南,西仪坊以东的劳动村社区内。

李静训墓的发掘距今已经过了将近六十年,当年留下有关位置信息的数据记载也仅仅是个大概,现在只能据此推断出一个大概的位置范围,要想得到精确位置,除非当年留有准确的经纬坐标,否则根本无从下手。

现在,李静训墓出的文物,有部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展出,石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展出。大多数人在博物馆看到这些文物的同时,可能会惊叹李静训墓出土的那些金银首饰与玻璃器的工艺高超,或是对石棺上所刻“开者即死”诅咒的好奇,亦或是对一个九岁女童拥有众多华丽的陪葬感到不可思议。估计很少有人关心,出土这些文物的墓葬现在在哪。

有人会觉得,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墓葬,还费功夫考证它现在的位置是浪费时间,根本没什么用。可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这些已经不存在的遗迹,很有考证的必要。因为其中包含着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不会随着遗迹的消失而消失。只要有人做考证,这地方的历史地理信息就会被发掘出来并传承下去,哪怕过了再多年,只要有考证的东西在,后来人如果想去做一些研究,也不至于无资料参考。说到底,我们现在考证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历史的传承.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