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神庙、祭火坛和壁画:2024年粟特考古新发现 | 亚洲文明信使【第十二期】

摘要: 亚洲文化遗产快讯第XII期2024年粟特考古新发现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所(Samarkand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宣布,其在粟特考古上又有新的发现,一座可能为粟特神庙的建筑被考古学家揭示出来,同时还出土有神像壁画等物质遗存,这引起了学界的一部分关注。这座位于撒马尔罕东南部30千米处的乌尔古特(Urgut)区域的名为库鲁贡·特配(Kurgon te ...

亚洲文化遗产快讯

第XII期


2024年粟特考古新发现

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所(Samarkand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宣布,其在粟特考古上又有新的发现,一座可能为粟特神庙的建筑被考古学家揭示出来,同时还出土有神像壁画等物质遗存,这引起了学界的一部分关注。


这座位于撒马尔罕东南部30千米处的乌尔古特(Urgut)区域的名为库鲁贡·特配(Kurgon tepa,39°26' 57N.67°08' 59E),附近村庄名为Eshon-Ravot的神庙遗址,从2022年开始发掘,由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立大学(Samarkand State University)、纽约大学(NYU-BBAW)和日本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联合展开发掘调查。同时发掘的还有附近的一座库尔德·特配(Kuldor tepa,39°29' 38N,67°10' 10E)遗址,距离撒马尔罕25千米,该遗址从2023年开始发掘,在春、秋两季考古工作中也有一定收获。两座遗址相距约5千米,正在进行交替考古工作。


这也是继之前2013年在附近卡菲尔·喀拉(Kafir kala)粟特城市遗址合作考古后,考古学家继续在周边探索的结果,对于解读粟特城市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卡菲尔·喀拉城市遗址入选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遗产“Silk Roads: Zarafshan-Karakum Corridor”(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的廊道,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申报)名录后,给予研究者们更多鼓舞。

根据中国文献记载,撒马尔罕的西南区域是“昭武九姓”中的“米国”故地候选之一,在《隋书》《新唐书》西域传中多有记载,尤其是《新唐书·米国传》记载更为详细:“米国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


唐代玄奘法师在630年通过此地时,在其回忆录《大唐西域记》将此地记作为“弭秣贺国”,该国“周四五百里,据川中,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米国和弭秣贺国应该都是Māymurgh的音译国名,因此推断米国地望应该就是在现在泽拉夫善河(Zeravshan)和达尔贡河(Dargon)交汇处流域附近。尤其是中国文献中提到的“钵息德”城,因为米国君王建都在此,后期在唐朝永徽年间(约654)一度被阿拉伯人攻占;在658年唐朝又设置都护府于此,册封米国的国王为昭武闭拙为刺史;此后在《册府元龟》中提到其开元年间730-744年多次遣使入唐,进贡狮子、舞筵、玉璧、胡旋舞女等西域名物,其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寻找这座文献中记载的王城,也成为考古学家在此工作的目标之一。在过去数十年,一些学者认为今位于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古城(Pajikent)为“钵息德”城,但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质疑。


根据9 – 12世纪阿拉伯文献中 al-Istakhri, ibn Hawqal, al-Muqaddasi所记载对应,该区域附近在伊斯兰时代仍有很多小城,例如,Sanjarfagn,Maymurgh,Waraghsar等12座小城市属于撒马尔罕管辖治理。其中分布在撒马尔罕东南部有4座,每座相距撒马尔罕12-25公里不等,有些作为行宫、卫星城,有些是属于具有独立的城邦。其中Maymurgh属于比较大的城镇,Sanjarfagn 和Waraghsa两座小城属于其管辖。近两年,乌兹别克斯坦学者经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对比,认为库鲁贡·特配(Kurgon tepa)遗址是文献中的Sanjarfagn,库尔德·特配遗址(Kuldor tepa)则是Maymurgh(米国),这一看法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同。

(库鲁贡·特配遗址示意图©️村上智见)
(库鲁贡·特配遗址远景©️Alisher Begmatov)
(考古发掘现场©️Alisher Begmatov)
(库鲁贡·特配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在清理壁画©️Alisher Begmatov)
(遗址新出土的手持宝剑,戴有鸟翼冠、三面新月的人物形象壁画©️Alisher Begmatov)
(遗址附近村民上交的彩绘陶壶和87枚银币©️村上智见)


库鲁贡·特配(Kurgon tepa)为一片不规则方形高土丘群,中央土丘高约14米,土丘周围为居民住宅和农田。现在部分土丘为当地人的4块墓地占据,其中一块墓地被当地人称作为Sanjarbag,与阿拉伯文献中的Sanjarfagn读音极其相似。而“fagn”在粟特语中为“寺院”的含义,但究竟是拜火教寺院还是佛教寺院,并不能轻易判断清晰。从2022年,对该处遗址的新区域再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被火烧过的墙壁和伊斯兰陶瓷片,经过判断底部遗址为7-8世纪,但部分建筑在11-12世纪的花剌子模王朝(Chorasmia)经过修复。该项考古活动得到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很多公众考古活动也随之展开。


在2024年7月考古发掘中,在遗址建筑内出土类似火坑的残余物,以及在一处墙壁上描绘人像的壁画。该人物带有三面新月的鸟翼形冠,这种鸟翼冠曾出现在波斯萨珊、粟特钱币中,在嚈哒人(白匈奴)、粟特人王侯形象中都很流行,不仅在中亚和巴米扬地区壁画中常有发现,这种人物形象过去有些学者认为是传说中的英雄鲁斯塔姆(Rustam),也有学者认为是玄奘曾记录的䅳那天神(Žūn),也曾传入中国,在入华粟特人墓葬和佛教石窟中常见,作为一种装饰元素。


但无论如何,根据这些物质遗存推断,这座建筑遗址极大可能是一座琐罗亚斯德教寺庙,现在相关研究正在推进中。

(库鲁贡·特配遗址远景©️村上智见)

(遗址和考古现场俯视图©️村上智见)

 (ROOM1出土的仿制中国的铜镜©️村上智见)

(ROOM1出土的粟特铜钱©️村上智见)
(出土的壁画残片©️村上智见) 

(出土的陶器残件)

库尔德·特配(Kuldor tepa),直译为“奴隶的土丘”,为一座不规矩的长方形城市,城墙外还有一些圆形土丘,可能为古代商业设施遗存。该遗址面积约17公顷。在《新唐书》中描绘的城市“钵息德”可能指代该城市(另一说为片治肯特)。该遗址最早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萨瑞阿尼迪(V.I.Sarianidi)在1954年发现,并在后期苏联考古学者Staviskiy和Urmanova进行持续发掘,确定该遗址1世纪开始产生,3-4世纪发展,7-8世纪繁荣,8世纪后城市毁灭。

2023年对城市外西南位置约115米的一座圆形土丘考古工作重启,该圆形土丘高9.5米、直径27米,发现由日干粘土砖修建的房屋5间,约是6-7世纪修建,最初推测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的鸟葬台(دخمه,寂静塔)。在1号房间内出土阶梯状建筑遗构,地面有长期火烧烘干痕迹,推断可能放置祭火容器;另外出土仿制铜镜1枚、粟特钱币两枚,此外1号房间和2号房间出土壁画碎片若干,多使用白色、蓝色、红色颜料等绘制。

相关进一步研究请关注Begmatov Alisher、Tomomi Murakami(村上智见)、Sandiboev Alisher等考古学者的工作。




END

信使:邵学成

展信:许旸


Preserve and Pass on
欢迎扫码关注“读书共和国”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邵学成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