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

小雁塔 | 义净与“海上丝绸之路”(上)

摘要: 义净(635-735)俗姓张,字子明,河北范阳(今涿州)人,幼年时“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发愿要效法其德行,做一名佛门信徒。七岁时便辞亲落发到山东济南城郊四十里外的土窟寺出家为僧。初拜善遇法师为亲教师(传授佛法与经论),拜慧智禅师为轨范师(施教戒律与礼遇、行为),开始了漫长的僧侣生涯。义净是继玄奘之后最通晓梵文的佛教高僧,被称 ...

义净(635-735)俗姓张,字子明,河北范阳(今涿州)人,幼年时“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发愿要效法其德行,做一名佛门信徒。七岁时便辞亲落发到山东济南城郊四十里外的土窟寺出家为僧。初拜善遇法师为亲教师(传授佛法与经论),拜慧智禅师为轨范师(施教戒律与礼遇、行为),开始了漫长的僧侣生涯。义净是继玄奘之后最通晓梵文的佛教高僧,被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由于他是第一个从海上赴印度求法的僧人,在玄奘、法显两位从西域陆路去印度西游之后,成为我国早期最为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义净自印度回国后到玄宗开元元年(713)去世,十八年间,共译出经书56部230卷。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经由西域丝绸之路,从印度取经回长安,住慈恩寺,创“法相宗”,译讲佛经,著《大唐西域记》,太宗皇帝亲为其作“圣教序”。公元652年由他亲自设计营造了慈恩寺塔(即大雁塔)。“浮图高耸,万法归一。”时义净年方十七,倍受震动和激励,暗暗发誓,定要习大师之雅操,继唐僧之宏志,步玄奘后尘,赴西天印度求法学习。

说到玄奘和义净西行取经,离不开他们所走过的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西汉以前,前秦时期已孕育发展。西域诸国与中亚地区已有间断的小规模商贸往来。到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始全面开通了中国(本土)与西域乃至中亚的商旅通道。到了隋、唐,丝绸成为西人抢手之货,“丝绸之路”应运而生。所谓“西域”,从狭义上讲,是指葱岭以东,凡疏勒、敦煌间、天山南麓及昆仑北麓的广大地域,包括今天新疆全境概属西域;广义上讲,指葱岭以西,凡葱岭至地中海间许多地方,也统称西域。这是指陆路丝绸之路而言。玄奘和法显先后由此往返印度和中国。到了唐宋时代,由于国内外航海技术的发展,越过葱岭的那条艰难的陆路通道,开始渐渐为印度洋及南海一带的海路交通所代替。我国早期形成的出海口岸,主要有广州、泉州、扬州三处。到中亚去的商船多由这三处走越南湾,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这就开辟了又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为义净选择取海路西行创造了条件。义净在济南土窟寺二十八年,苦心修炼,娴习群书,博通古今,潜心效法先师德行,二十岁始受佛教具戒法规,又以数年时间精习律典,三十五岁时已成为一名造诣匪浅、意志坚贞的律藏法师了。唐高宗咸亨一年(670)义净决定赴印度,他几赴长安探访出游途径,拟定远征计划,得到众多同仁支持。由于玄奘之举成功在先,义净的此番举措与玄奘“潜出长安”不同,也得到了当时朝廷的支持。行前他“重归故里,亲请大师,师乃教诲曰:‘尔为大缘,时不可再,激于义里,岂怀私恋?吾脱存也,见尔传灯,宣即可行勿事留顾。观礼圣踪,我实随喜,’义净“既奉慈听,难违上命。”终于咸亨二年(671)三十七岁时毅然登程,决意取海路赴天竺(印度)佛国,时玄奘死后七年矣。据载,义净出游从广州起航,广州古称“番禺”,当时是中国去印度的主要海港。当时广州千帆万舟、商旅云集。外国商贸主要集中旅居在蕃坊之地。今天的广州光塔寺,又称怀圣寺,就是唐代的江岸出海码头和贸易区,现在它已离江边一华里多,可见千年的沧桑巨变。据考证,当年义净可能就暂居在怀圣寺和制旨寺,由此乘外国商船出海当是属实。当时义净即将出发时,“得同志数十人,及将登舶、余皆退罢,净奋励孤行备历艰险”。

时正是十一月天气,随义净者仅有弟子善行一人。他们冒着惊涛骇浪附舶广州、举帆南国、振锡西天,经受了巨大的意志考验。不到一个月他们首先到达宝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东南部),义净在此停留了六个月,主要学习掌握了梵语文,此后成了他学习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由此可见义净的聪慧和刻苦。据义净记载,南海诸州的佛教,“盛多敬信人无国主,崇福为怀,以佛逝郭下僧众千余,学问为怀,并多行钵,所有寻读乃与中国不异,沙门轨仪,悉皆无别。”该国高僧释迦鸡粟底与当时印度著名的羯罗茶寺,那烂陀寺高僧齐名,并甚通因明、瑜迦、中观,有部诸请学,与义净交往十分密切。义净专译介了他的《手杖论》。

广州光塔

685年,他离印度返归时,再次来到佛逝,居留六年,从事翻译和撰著,写成了传世巨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两书。义净在《寄》书中叹谓“昔在神州,自言明律,宁知到此,反作迷人,若不移步西方,何能鉴斯正则。”方感到外界之博大,自己知识之浅少和求学之必要。义净认为,唐僧海路西游者,最好先在这里学习一二年再行。这是因为佛逝可以提供学习西语、了解西方知识的便利条件。以后踏义净足迹无不按此为寻而成者。唯一跟义净同行的善行也因中途染病,不堪困苦,从宝罗筏返回国。此时义净只身一人继续沿马六甲海峡西行。他的求法意志深深感动了宝利佛逝国王,国王给予他经济上的巨大支助,并赠给他一艘舶船。友邦的真诚极大地鼓舞了义净。其后义净到达罗瑜国(今马来半岛南端)休停约两日转向羯茶国(今来半岛西岸槟榔屿北部)。咸亨三年(672) 义净辞还王舶,换船继续北行,约十多日到达裸人国(今尼科巴群岛),再向西进半月余,于咸亨四年二月抵东印度南界海口登岸。

义净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一年有余,冲破千层风浪,战胜艰难险阻,终于踏上了印度次大陆,实现他向往“西天”的神梦。步玄奘陆上丝绸之路后,首航开辟了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耽摩立底国的频都伐昔尼寺,义净见到了该国当时著名的梵僧大乘灯法师。在此居住了一年,主要学习梵文经论(印度教的一种教义佛说)和声论(语言和佛典)。咸亨五年(674)义净与大乘灯同道赴中印度,在中途染病不医又遇到土匪打动,因见他们是佛门行者,并无钱财之物,才幸免一死。深夜,经当地同伴搭救才得解脱。随后继续北行,途中险阻不可胜数,终于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也可称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印度摩羯国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位于恒河右岸,古王舍城以北三十余里(今印度巴腊贡地区),该寺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它不仅是印度的佛教中心,也不愧为世界佛救的发祥地。在它周围座落着大大小小的五十多所寺庙。在寺内藏有大量佛经和其它书籍,寺内度僧四千多。义净记载说:“僧徒数出五千”可见规模之大。中国西行的先驱者法显和玄奘都曾到此求法取经。义净到达以后拜宝师子和智月两位法师为师,学习经、论、律三藏佛学。他广泛交佛友,虚心求教,刻苦习法。一住就是十个春秋,译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和《一百五十赞佛颂》等经卷,受到印度佛师的敬慕。

在印度期间,义净遍礼佛迹。玄奘所到之处他皆巡行。他还到佛祖释迦牟尼觉悟成佛的菩提树金刚座朝圣。圣佛伟迹激荡胸怀。此时他仿佛置身于佛国仙山而领悟到佛的无限、无量、无畏、无我的崇高境界。他还常幸游王舍城和印度的名山大川,为了寻觅玄奘足迹,甚至巡游到了大雪山以北阿富汗的巴尔赫的另一佛教中心“新寺”。

垂拱元年(683)义净终于求经功满,离别了旅居十载的那烂陀寺,踏上了归国之途。回经重返羯茶国和宝利佛逝等诸国,都受到热情接待。义净所到之处皆设台施讲,宣扬佛法,倍受敬仰。

文字:孔正一

编辑:张丽娟

初审:梁小凌

终审:余红健

微信号 : 西安博物院

新浪微博:@西安博物院

微信号 :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

新浪微博:@西安博物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小雁塔
    关键词:

    小雁塔

    王舍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