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对于新疆是新的起点而非终点

摘要:   7月11日,新疆举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丝绸之路申遗及六处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情况。  天山网讯(记者李娟摄影报道)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 ...
7月11日,新疆举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丝绸之路申遗及六处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情况。

  7月11日,新疆举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丝绸之路申遗及六处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情况。

  天山网讯(记者李娟摄影报道)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六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7月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晓君表示,国家启动并推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这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要步骤。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契机,要将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文化财富。同时,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会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世界关注度,提高其沿线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将极大地推动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

  孕育26年的“丝路梦”

  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路像丝绸之路这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丝绸之路是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越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从1988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

  1993年新疆启动交河故城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拘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未能成功。

  2006年8月,中国和中亚五国在吐鲁番市召开丝绸之路申遗利益相关者国际协商会议, 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确定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及时间表。新疆列入首批申遗名单的各遗产地,根据国家申遗工作计划,先后完成各遗产地既定工作计划任务。

  2013年10月,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完成新疆6个遗产点的现场考察、评估工作。

  到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至此新疆丝绸之路走过了艰辛漫长的申遗过程。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此次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路网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963.13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新疆6处遗产地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78公顷,缓冲区总面积75,300公顷。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

7月11日,新疆举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丝绸之路申遗及六处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情况。

  确保旅游“井喷”中遗产安全

  从以往各地的经验看,申遗成功往往会带来旅游“井喷”,新疆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就这一问题,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盛春寿表示,申遗永远在路上,申遗成功是个开始而非结束。它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做好日常的维护、展示、宣传,游客接待等等,对于新疆广袤的地区来说。来旅游人层次和种类是比较多的,有自驾游、组团游、背包客、深度游等等,我们针对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接待方案,为了服务他们,做了不同的旅游路线划分。过去,我们认为遗产地来的游客越多越好,旅游收入会增加。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们要考虑的就是一个遗产地它的载客量有多少以及游客过多对遗产地的危害性,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创新遗产展示理念,充实遗产展示内容,拓展遗产展示形式,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世界遗产的名头是一张“金色”的名片,但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限制,保护是前提,新疆必须协调好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丝绸之路申遗是我们对全人类作出的对文化遗产进行最好保护的庄严承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而非终点。今后,我们将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盛春寿说。

  申遗成功 文化线路遗产如何保护

  本次丝路申遗成功后,如何对遗产地开展保护管理和利用?对此,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申遗工作办公室主任梁涛认为,经过这次申遗使得我们在文物保护的理念上有了变化,更严格更高,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技术的使用会从法律层面、以及理念和管理上的配合。这从以前单一的技术保护向现在的法制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覆盖。

  要严格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贯彻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力提升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在已成立的自治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办公室及自治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等机构的基础上,争取设立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必要的专业机构,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通过气象监测、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游客监测、反应性监测等内容,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促进我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种风险因素对遗产造成的危害。

7月11日,新疆举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丝绸之路申遗及六处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情况。
会场外摆放的新疆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展架。

  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对申遗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

  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抢救保护项目正式批准立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

  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抢救保护项目以新疆古代“丝绸之路”主干通道为主线,以文物集中的大型遗址保护区为重点,串联辐射二十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交河故城遗址保护区、高昌故城遗址保护区、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区、龟兹佛教石窟遗址保护区、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和和田地区遗址保护区等,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投入,实施区域性、综合性大型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用5~8年左右的时间,使上述重点大遗址保护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将全面整体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事业的繁荣发展。

  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申遗工作办公室主任梁涛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复杂、系统的文物保护工程,同时也是国际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传统文物保护思维的冲撞。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按照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准则评价体系,对遗产地的价值、保护、管理、监测等因素进行评估,在许多方面冲破了我们原有的保护观念。在申遗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国际准则、国际标准的强力介入,摒弃了许多陈旧的保护管理理念,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被广泛的吸收运用到实际保护工作中去。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新规范、新技术的引进,特别是在新疆申遗过程中,其它行业的智力参与支持,突破了文物保护行业的技术壁垒。同时,依照国际标准制定的各种操作规范成为实际工作的标杆,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接轨,真正的走到科学保护的路子上来。

  通过丝绸之路重点文物保护工程10年的项目实施,新疆逐步形成了一套集理念、人才、技术、科研、宣传为一体科学规范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该项目的实施,为新疆大遗址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古代遗址通过合理的开放展示与积极的科学研究,向社会公众展现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客观上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阅读】: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地概况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指“丝绸之路”东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遗址点串联而成、并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公元前2世纪-16世纪期间东亚古老文明中心的中国的“中原地区”和中亚区域性文明中心之一“七河地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长期的联系。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的、开展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以中国长安/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南北宽约3000千米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在中国境内包括了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3个文化地理区域的交通路网。这次申遗项目涉及的新疆六个遗产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在历史不同时期都曾发挥过区域性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交河故城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的雅尔乃孜沟中的一座台地上。台地呈柳叶形,长1750米,最宽处300米,周长约4100米,面积为37.6万平方米,遗存的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台地高出沟底约30米,四周壁立陡峭的断崖就成了交河城天然的屏障,西南边缘残存有城墙遗迹,而在崖壁上开出的豁口,就成了交河城的城门。雅尔乃孜沟的西面和北面台地上均有墓地,交河故城沟西墓地为晋、唐时期的平民家族墓葬群;沟北墓地为汉代车师国贵族墓地;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沟西黄土沉积地带的河谷西崖壁上,与交河故城遗址隔河谷相望相距仅0.8公里。雅尔湖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间,为交河故城所属寺院。交河故城地处东西交通的要冲,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整座城市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势,从原生土中或掏挖窑洞、或减地为墙,再辅以少量的板筑干打垒而建成,规模之宏伟,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之最。交河故城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人类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见证。

  2、高昌故城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以东约30公里的三堡乡,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胜金口)约6.5公里;东距鄯善县城55公里;北距阿斯塔那古墓群3公里;东北距胜金口石窟7.5公里。高昌故城是高昌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曾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宗教中心以及亚州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连东土、西通西域、南扼丝路、北控草原”的交通枢纽之地。作为中心首府的高昌城,是历史上政权交替、文化交融、中西交通、多教并存、商旅辐凑之重地。故城遗址主要包括城墙与建筑基址,其中外城城墙相对完整,内城城墙大半缺失,城门遗址大都毁坏;现存地表可见的建筑遗迹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为故城遗址面积的20%左右;基址保存状况普遍较差,仅少量基址保存了较完整的形状。外城城墙平面轮廓呈不规则方形。周长5440米,围合面积198公顷。残存的墙基厚9~12米,墙体最高约达10米余。墙体为夯筑和土坯垒砌,大多残缺,普遍存在裂隙,可见多次维修痕迹。墙体上留有上下数层纴木孔,孔内衬方形土坯或生土块。墙体外附墩台和马面。宫城(小城)位于内城城内北部,仅存南、西、北三面城墙。城内北部有一面积约900平方米土台。土台上有塔形建筑遗址。土台西侧有下沉式庭院遗址;南侧正中和西北角有台阶;南侧有大片建筑遗迹。

  3、北庭故城遗址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的冲积平原上,东临东河坝,西接西河坝。北庭故城遗址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遗址,分内外两重,平面均呈不规则的南北长方形。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部筑有敌台和较密集的马面,外绕护城壕,外城之北还有羊马城。外出西侧有回鹘寺院遗址。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构筑特点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鹘时期的风格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外两重城,城外四面环水的布局,这种形制在新疆古城建造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4、克孜尔尕哈烽燧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县城西北11公里的盐水沟台地上,克孜尔尕哈是维吾尔语,“克孜尔”是红色,“尕哈”是哨卡,意为“红色哨卡”。烽燧残高13.5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4.5米。自下而上渐收,至顶残缺。南侧由于剥蚀,呈现一自上而下的尖凹面。北侧尚保存附属建筑坍塌后的土包堆积,原或许可以从此登临烽顶。烽燧的构筑方式是库车古代土木建筑垒筑得最为古老的方法,四周围板夹之,然后层层夯筑,每层厚10~20厘米不等,每层中再夹以树杆、枝杈或中或横以之为筋骨。它对研究古代历史、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学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5、克孜尔石窟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千米木扎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断崖上。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公元3世纪,经过公元4世纪中—5世纪末叶的发展,于公元6—7世纪达到繁盛,最后衰落于公元8—9世纪中叶。石窟开凿在明屋达格山断崖上,自西向东绵延约3千米。洞窟按所处位置分为四个区域: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克孜尔石窟洞窟形制多样,有禅修用的僧房窟,礼佛观像用的中心柱窟和大像窟,讲经说法用的方形窟。雕塑和壁画的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壁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是围绕释迦牟尼事迹的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及弥勒兜率天宫说法等。本生和因缘故事均有100余种,佛传故事也有60多种,被誉为“故事画的海洋”。天相图、天宫伎乐、飞天和供养人也很有特色。克孜尔石窟壁画主要反映的是“惟礼释迦”的小乘佛教思想,晚期洞窟出现了“千佛”等大乘佛教内容。克孜尔千佛洞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它作为丝绸之路在中国新疆境内公元3~9世纪时线路交流的产物,见证了龟兹石窟产生、发展、繁盛和衰落的过程。

  6、苏巴什佛寺遗址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南2千米,库车河(又称铜厂河)出却勒塔格山口的东、西两岸冲积台地上。两岸寺院遗址隔河相望,扼守山口,北依群山,南眺库车绿洲,形势险要。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区域。总面积20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河西遗址:又称西寺。遗址呈南北向分布,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190余米。有佛殿、佛塔、僧房、洞窟等建筑分布其间。地面建筑均由土坯垒砌而成。河东遗址:又称东寺。分布于库车河东岸的山梁上。遗址总体南北方向分布,但很不规则。遗址南北长535米,东西宽146米。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10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出土的丝织品、古钱币、器物和文书等遗存,见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交河故城

克孜尔尕哈烽燧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